先看一下任性有趣的开篇开胃小故事。
为雪茄保火险→抽完后申请赔偿被拒绝,上诉→法官确认发生“小型火灾事故”(即被抽掉)→保险公司理赔→得到保险金$15000 ↓
警察局确认故意纵火
↓
被判入狱并处罚金$24000
很多人都会介意自己的记性不好,却很少有人在意自己的判断能力。——罗什富科公爵
我的男神王尔德更是直接说:我能忍受暴力,但我不能忍受蛮理,蛮理是不公平的,它是对智力的侮辱。
怎么样?是不是高冷范儿十足。
这不仅仅是一本小书,这是一本驳杂而丰富的逻辑理论合辑。正如引言中所说,这里有5章内容,提供50种推理法则。
这里就有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许多法则在数学书上我们都学到过,却也仅仅局限于此。在学习的时候老师会举一些看似贴近生活的例子,其实,我们永远也碰不上的情况。比如,连续50次掷骰子(抛硬币),正反面的分布概率。至少,不会玩麻将,也鲜少接触赌-博的我很少去做这种工作,我不否认这种实验的价值,但我不会去做这个工作,我觉得自己能够理解这种理论就好了。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太好玩也太值得一读了。不仅仅是一些看上去“反常识”“反直觉”的法则,就是一些脑洞大开的游戏也会让你觉得不虚此行,感慨逻辑的奇妙。
如:IX=6,如何增加一个元素让等式成立?【非数字】
答案并非只有一个。
抛弃你的惯性思维吧。来一场智力大博弈吧。
先来第一个答案:SIX=6,哈哈,你是不是被真相震惊到了。
还有哦,IX≠6,答案如此简单,我们为啥不敢往这里去想呢?
还有答案,看看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人类在做判断的时候,难免会存在结果偏见和选择性感知等本能反应,而这些会影响我们正常的判断。吴伯凡老师有一节课就是说《怎样管理自己的本能》,毕竟在资本市场,本能并不是那么可靠,虽然理性也不见得一定是赢家。
主要是看怎么利用吧。
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时候,讲到招聘和应聘这一节。
老师也讲述了这种甄选所存在的误区,比如:晕轮效应(你认为形象一定代表能力吗?)啦,近因效应(近期表现较好的人,你会忘记他之前的表现吗?)啦,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会让你对一个人形成思维定势吗?)啦,刻板效应(你会不会对一个人形成一种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等等。
正如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一样:招聘者应该尽量避免的误区,恰恰是应聘者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应聘者要在短时间内把面试官带入一些误区。
就像应聘者尽力在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做好细节,最好当下的工作,等等。这是一个博弈过程,类似于侦查与反侦查。逻辑陷阱处处存在,就看你能不能找的见,发的现。
哪怕只看思维导图这一节也能让你get到一个新技能。从此笔记不愁,总结无忧。
不做点子杀手。千万不要,千万不要。那种负面到爆的人物性格在哪里都不会让别人喜欢,也不会让自己开心。
说说一个简单的过程:判断→决策→行动→结果,为什么我们总是忽略判断这个环节,不好好做决策,没有好好考虑执行中的可能偏差情况。只要求结果真的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吗?
在我看来,当把这个流程真正让人理解之后,结果才是最好的评价标准,还要记得,员工的体验感受也是结果的重大组织部分。
读这本书就算不能收获强大的逻辑推导能力,也能够得到一些实用技能——比如附录六的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在书评区我看到很多书友感慨,若是读书时代遇见这本书会有多大不同呀。
伍迪艾伦笑言:“我曾上过一门速读课,确实有效,我能在20分钟内读完《战争与和平》,并清楚记住这是一本关于俄国的小说。”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理清主题、范畴及创作目的
2.先读第一句,然后直接跳到最后一句
3.了解文章结构,留意重要指示词、文中观点数量以及观点之间的关系
4.排除超出范畴、扭曲意思和直接反对文章观点的干扰选项
嗯,应该是很实用的方法,如果我能很清楚的知道阅读理解中的英文是什么意思。
不能说读了这本书就能有用,这也是一个困境吧。学生,特别是二十岁左右的学生,像是一个困居斗室的武器大师,拥有各种各样的作为武器知识、工具,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却只是一种不能付出实践的智力流失。好可惜,希望大学生创业能够拯救一部分损失吧。
我们是怎样从闲鱼变成咸鱼的?
读书时脑袋高速运转,实践上却是闲鱼一条,限于条件不能实现的想法,等到终于要工作时,又陷于简单重复不能自拔,难免成为咸鱼。
我也只是姑妄谈谈,毕竟,12月份的六级考试我还没通过,希望阅读我能够理解。
最后一个逻辑大练兵:
请最多使用四条直线把他们连接起来。
· · ·
· · ·
· · ·
期待你的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