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内某位知名心理学家说,一个人成年后同配偶的关系如同母亲的关系,很多人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充其量不过是在寻找那个可以弥补自己从母亲那儿未曾被充分满足的缺失。我想,他说得不无道理。
读过一篇分析克林顿性丑闻案背后的心理的文章,说克林顿妻子是他母亲的翻版,但是伟大的母亲太过于强势,从小对他极其严格,到达近乎控制的地步,于是他渴望那些同母亲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子,正巧莱温斯基就是那么一个温柔的可以仰望他的小女人,她毫无悬念地顺利做了他的情人,性丑闻事件被曝光后,他仿佛又成了那个需要母亲为他摆平一切的小男孩儿,他寻求希拉里的帮助,而她的一系列举动确实也像他母亲一样,包容他,允许他迷途知返,回归家庭,同他一起共渡难关,哪怕他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她愿意拯救他于水火之中,同他荣辱与共,他感激她仿佛儿子感激母亲的援助和宠爱,然而再看另一位,却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下半身而悲惨地过着下半生。
诸多社会,对于女性的包容度,显而易见,是极低,同样是性丑闻的主角,对于男性的地位或说前途丝毫没有影响,甚至反能让他声名大噪,让人误以为他越老越有魅力,然而女性却岌岌可危,最后被“封杀”,被断后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请她,说什么“红颜祸水”,那不过是男权当道的托辞。
前些日,又读到那个一手将戴安娜王妃打造成傀儡王妃的同谋伊丽莎白女王的儿子——那个到老了还是王储的王子和他的情妇最后离婚的故事,直到离婚,那个女人也没有得到王妃的头衔,而老王子却郁郁寡欢,虽然与那位有夫之妇终成眷属,娶回家以后,婚姻却不见得幸福,一路亮红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拥戴的戴妃虽早已在一场车祸中香消玉殒,但是善良如她,优雅如他,高贵如她,永远活在民众的心中,岂会是一个急功近利攀权附势头脑中又没多少真金白银的相貌平平的女人所能替代的,何况她是明小三,尽管暗地里,大家揭露的真相是戴妃才是被小三的那个,他们早在她嫁入王室之前就已经篝和……他爱他的情妇,或许她身上多少有女王伊丽莎白的影子,她强势,她雷厉风行……一旦进入婚姻,他却无法忍受这个想借他名利双收,业已上位的女人,她的控制欲极强,对他不止在私底下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对他毫不留情的评价,他又成了那个懦弱的男孩儿,这是当初被强势母亲所扶养的小男孩如今已成了一个为众人所不齿连娶回家的情妇也嫌弃他的老男孩。
02
这世上的事,谁又真正看得懂?人生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不过是向死而生。
做一个良善之人,与人为善,总是没错的,只要不是过于懦弱无能,任人宰割,连丝毫血性都没有,欺软怕硬自然不可取,但任凭他人践踏也不行。
03
手头读着三毛写的一本书,那个剥削荷西及很多人并不拿他们当人看的汉斯最后死于车祸,没有活太久,然而在这之前,三毛形容他——“汉斯这种人,我看过很多,冒险家,投机分子,哪儿有钱哪儿钻,赚得快,花得也凶,在外出手极海派,私底下生活却一点也不讲究,品格不会高,人却有些小聪明,生活经验极丰富,狡猾之外,总带着一点隐隐的自弃,喝酒一定凶,女人不会缺,生活不会有什么原则,也没有太大的理想,包括做生意在内,不过是撑个两三年,赚了狂花,赔了,换个国家,东山再起。就如他过去在西班牙开潜水公司一样,吃官司,倒债,押房子,这一走,来了尼日利亚,又是一番新天新地,能干是一定的,成功却不见得。”
“荷西跟着这样的人做事,不会有前途,那一顿晚饭,我已看定了汉斯。”
生而为人,无愧于良心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