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我援助的案例,一个是我与孩子自己的经历。建议您耐心看完,或许对你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这一篇是故事一。
【故事1.轻松抱持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勇往直前】
二模结束了,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孩子们的状态也越来越紧绷。面临二模起起伏伏的成绩,有的孩子淡定,也有的孩子陷入更大的焦虑和恐慌。
最近的咨询电话多起来,大部分都是关于孩子中高考的,要么是孩子状态突然间不行了学不进去了,要么出现了严重的失眠反应,也有的陷入了巨大的情绪。也有的担心高考发挥不好,越担心睡不着越睡不着,睡不着更担心第二天学习状态,急得扯头发,砸东西,这些孩子们脑袋里很多负面的情绪和暗示。
家长面临孩子这样的情况自己也是乱了阵脚,不能有效的支持到孩子。也有的家庭,孩子本身状态相对较好,但是家长非常恐慌,担心孩子,害怕孩子发挥不好。有意无意的就把这份焦虑传递给了孩子。
反正,家里有高考生的很多家庭笼罩的一层很紧绷的气氛。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一个案例:那也是一年高考,临近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艺考的成绩陆续出来了。有一个男孩,孩子的艺考成绩着实不错。他说在没有看到艺考成绩的之前,他对于大学还没有那么强的期待。现在艺考的优秀成绩摆在眼前,仿佛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如果文化课够线的话,那就可以完美实现了梦想。现在4月底了,临近高考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的心越来越慌了,害怕时间不够用,后悔好几年的文化课自己都没有好好学,现在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切都来不及了。他陷入了巨大的恐慌,这个巨大恐慌的负面情绪,像一堵巨大的墙,阻碍他的思维没办法和知识连接。导致他什么也学不进去。越恐慌越学不动,越学不动越恐慌。这样痛苦可想而知。这时候呢,父母并没有读懂他这份内在的焦虑和对大学的期待。反而数落他,谁让你整天吊儿郎当,不把文化课当回事,现在知道着急了。爸爸更是恨铁不成钢的说,“别说你加十分,加二十分你也白搭。”(他当时好像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加分。)
这个孩子,就彻底不去上学了。
爸爸妈妈陷入更大的恐慌和愤怒中,爸爸气愤的打了他。孩子离家出走了。后来联系上,坚决不去学校上课。父母这个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朋友联系我。电话中妈妈焦急的诉说着,我也了解到了他家庭的互动模式。
这个孩子平常是妈妈一手带大,爸爸在外地上班。一周回家一次。孩子遇到调皮的时候,妈妈就会给爸爸打电话,你儿子我管不了,你也不好好管管他,一天到晚的都是我一个人缠孩子。妈妈经常对儿子说的话是,再不听话,让你爸爸回来揍你。这个爸爸呢,在妈妈的催眠下,觉得自己也得好好管管孩子,这一星期回来一次,怎么管呢?“你又不好好学习是吧?我听你妈妈说啦,你最近很不听话,老师也说了你上课不认真,说急了就会动手。
就这样,男孩儿小时候有些讨好妈妈,有些惧怕爸爸,再大一点的时候,有什么事也不再给爸爸妈妈说了。在爸爸妈妈的强制教育中,他成绩级不好不坏的挨过初中,高中就跟不上课了,不得已就利用原来的一个特长学了艺术。再后来,爸爸只要回家,他常常关上门自己呆在房间里,基本上不给爸爸说话。孩子的心门早已对父母关上,但是父母并没有意识到。
后来,孩子告诉我,“老师 ,他们以为他们很负责任的在管理我,他们以为我今天这点成绩也是他们管理的结果。其实他们不管,也许我说不定比这还好点儿。我这几年基本上就是和他们的对抗中过来的。”
“还有手机,我哪怕二十三个半小时都在学习,只要看见我拿手机,就会发火,说我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我真无语……”
“我现在特别想离开家,特别想考出去,但是我又害怕。”
孩子说了很多很多。
孩子,我知道你怕什么。
这个孩子表面上是怕考不上。而深层他更害怕考不好,爸爸妈妈的数落。潜意识更怕“我说对了吧,你说加十分,二十分你也不白搭!”
他恐惧面对这样的结果。这样结果会让他在父亲面前抬不起头。与其面对这样的结果,还不如不考,所以这是他逃避高考的原因。
他为什么恐惧这样的结果呢?是因为父母的恐惧和不接纳。
家庭里有一个宽容的可抱持的环境,才能让孩子进退有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比较轻松积极的面对他的高考。
后面的咨询当然先从父母开始,修复亲子关系,既要要帮助父读懂孩子,也要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先给妈妈一些建议,母亲在高考最关键时刻应该做怎样的陪伴。重点给爸爸做了一个深度的沟通。这个过程父母几度落泪,父母意识到家庭一直以来缺少一种氛围,意识到彼此之间心里都有缺失。在角色体验中,爸爸妈妈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压抑和无助,无支持感。妈妈意识到自己长期“告状”带来的不良影响,爸爸更是也意识到,自己成年在外地工作,从来没有真正陪伴过儿子,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亲子时光,偶尔回家一次,竟然全都留给了管制和发火。
夫妻意识到错过一些东西,这一错过十八年即将过去了,儿子即将成年,马上离开自己离开家独自走自己的远方了……
当唤醒爸爸妈妈内心真正的爱与领悟,一切都变得有希望了。给了爸爸一些具体的建议,趁孩子上大学之前在家的这段时光,重新与儿子连接,尝试重建亲子关系,建议爸爸单独创造一个时间,真诚的邀儿子聊一聊,尊重自己的内心,说出这些年一个父亲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
“儿子,在爸爸心中,你是一个好孩子。我以为教育就是严厉管教你。很抱歉爸爸忽略了你的感受。”
“这些年,工作的原因,爸爸错过了你的成长,没有好好的陪伴你。一晃十八年过去了,你个头比我还高,人比我还帅。作为父亲,我还是挺骄傲的。过去,我不懂更好的教育方式,只知道批评你……”
“高考即将到来,爸爸知道你压力大。不过,儿子,今天爸爸告诉你,不管考什么样,你都是我的儿子……”
听家长说,那天,爷俩的单独“约会”,成了一个转折点,虽然儿子没有说多少话,但是从那以后,爷俩之间的一堵墙似乎推开了。
后来,也给孩子做了一些沟通。
再后来,孩子回到了学校,继续准备文化课。这个家庭拥有了久违的和睦恩爱的时光,父母发自内心的接纳孩子祝福孩子,都很珍惜孩子离开家之前的时光,妈妈亲自动手做好饭菜等待孩子归来,爸爸会说,小子,早点睡不要太辛苦。夫妻重建积极正向的沟通模式,孩子踏实下来。
后来孩子告诉我,老师,你知道吗?长这么大,我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以前妈妈在家,大部分时间就给我定好外卖或者买好饭,都是我一个人吃饭。
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回归,也是一个家庭的真正和解与回归。
其实,孩子考多少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有了真正的爱与理解, 孩子终究可以一步一步活出更好的自己。哪怕迟一点。
后来爸爸激动的打来电话,这个孩子压着分数线,完成了他的人生飞跃。
爸爸妈妈们,稳住,去祝福你的小孩。相信他们可以探索自己,他们会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亲爱的,不要怕孩子有挫折有闹腾,成年后 回顾来路, 恰恰在人生艰难至暗时刻,有家长的理解与耐心,反而是最生命深处最感动的地方。
愿你,有耐心智慧在曲折中,静待一朵花开。
教育手记,与您共勉。
后续包括给家长的建议,请关注简书收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