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7.一花一叶一自然

27.一花一叶一自然

作者: 青先生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09:38 被阅读0次

    2017-06-10
    抗肿瘤本身就是错的,忽然有些明白过来。我之前是以为是中医治这些病不是按这种的方式来的,主方不应该开抗肿瘤的方,但是或许配伍可以加点。而没有想过或许抗肿瘤治疗的方式和真正治疗的方式根本就是相左的。理法方药,理法非彼,方药就也没有必要加抗肿瘤的药了。
    那么那些所谓的增加三年五年生存率的,也可能是现在检查手段更精细了,早期一点点就查出来了。或者是给她用了化疗药之后,她是自己从坑里爬出来的,根本和治愈没有关系。很多时候,化疗类似于人为造出了一场难以想象的灾难、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肝的生发之气没有了,扼杀了人体内的这种生机、生气,我看到的几个最后都是缩成了一团,小小的身体在被子里面鼓成一团。入院时候还没有那么明显的。明明才六十多,却比那些九十多的老人们还凄惨。

    肿瘤,局部的血液很丰富,细胞增生快速,就是气堵在那里没地方去了,越堵越多,凝聚成实,越实气越聚。肿瘤既然是堵,凝聚成实质的堵,那么治疗,也应该是疏通,把人体的整个气机枢轴运转起来,同时给邪以出路,保持大小便的通畅,人体的气机一旦动起来,就会自主去排邪。
    吃饭要靠人体自己运化,排邪也是要靠人体自己去疏通才是真正的治愈。真正的治疗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吧。

    记得之前李赛美老师讲过她治疗一位印度王子的糖尿病经历,最终他脚趾上的坏疽是像换牙齿一样自然脱落了,没有什么痛苦,如果西医来治,会将整个脚切除至踝关节以上。

    西医是认为正邪相搏,身体就如战场,敌死我活,水火不容。所以西医的治法往往以杀为主,可是问题是一场战争下来,永远没有真正胜利的一方,甚者,病邪杀掉了,人也没了。中医会想办法让气回去,走它该走的路,顺应四时,顺应生长化收藏,顺应天地自然。

    中医治疗其实是在帮助辅助而已,其根本还是在于人,因此,治疗对象一定是有生命的,针石汤药是不会对石头产生作用的,而生命就不同,针石按照入的深浅聚气散气,草药在人体这个小天地里同气相求。而西医不然,哪怕对象是个尸体都可以换个心脏,是代替了生命的功能去执行一些权力。但是问题常常出在,这项Root的权限过大了,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范围。器官移植,会出现排异反应,化疗杀死肿瘤细胞,可是常常在三四个疗程不到,病人就已经痛苦的不得了,自身的气血被严重破坏,生命的机制被打乱。很多人中途放弃化疗,而接下来的治疗就要面对一系列化疗的严重后果。这个貌似打不破的死循环。

    老师说的万物皆备于我,其实也是中医对于生命尊重的态度,气血凝聚成实,就化了形,这个形有它自己的意识,人体内自有天地,天地间长出一个蘑菇也是很正常的,只要它不干扰正常秩序,人体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任其自然。而越是敌对它,越会将更多的意识更多的精力放在它身上,气往往就开始郁开始堵了,蘑菇也会感觉到被排斥会拼命的想保护自己,想生存下去。天地间的和缓柔和之气就会变成刚硬杀厉之气,原本风和日丽,因为一念起开始狂风暴雨沙尘暴。而肯定是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人体容易回归自然,病因也容易消除,当狂风暴雨一场乱的时候,气机已经不知道怎么调了,这个时候,只能先顾护中气。等风雨平息下来再看。

    类经看了脉的那一篇,还是有些触动,玉机真脏论,春脉如弦,顺应万物始生的那股生发之气,其气来耎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夏脉如钩,顺应万物生长繁华的势头,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秋脉如浮,顺应万物收成之气,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冬脉如营,顺应万物收藏之势,其气来沉以搏。脉之阴阳,其实也是顺应自然之气的,我之前也许是想的太过复杂了,那么多的脉的分类,其实质也就是太过还是不及,我们指下去感知的,胃神根,脉象与脉气,有胃从容和缓,根是从内而外透发出的生命力,而神,什么才是有神呢,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是有生气和衰亡的脉吗?脉中气的沉浮聚散,一点点去感知,变化还是很奇妙的。

    而病之六变这里,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可以作为一定的参考吧。

    为治之道,顺而已矣。治疗该怎么治?我自己每次写方也在疑惑着,像医院的套路,是肺癌就来千金苇茎汤,中风就来补阳还五汤,下肢肿胀就用真武汤,黄疸就来茵陈蒿汤或者茵陈术附汤之类~那还要摸什么脉看什么舌?一点都不好玩,干脆设个机器人看病开方算了。很多治疗病人并不舒服,像一直打点滴那个,我觉得起码好的治疗病人应该是感觉到舒服的吧,像汤药入口即吐,本能的排斥。治疗也是合乎自然,治之要极,无失色脉,治之极于一。

    虚者精气夺,实者邪气盛。其实精气邪气区别在哪里呢?说到底也是一样的吧,在外则感四时不正之气,而本气自虚,两虚相得,正邪相抟。在内则气不循其道,即为内所生邪气。老师说的气郁不行则实,气亏不足则虚。气堵着就是实,气少了就是虚。虚实往往相兼交杂的更多一些吧,有地方堵着,就有地方不够了,就像之前摸的脉一边堵了,另一边就虚了,或者寸关都堵,尺脉反而没了。

    调经论篇也有详细的讲述,有余不足各五,神气血形志,刚好合上心肝脾肺肾五者所生所藏。神气血形志出现有余不足,血气未并,则五脏安定,出现毫毛或皮肤、孙络、肌肉、骨节的问题,视其浅深,有余则泄不足则补,但是均不伤及脏腑。人体无非气血,气为阳,血为阴。如果气血以并,就会有阴阳偏失,感觉这里是把之前说的气郁展开来详细说了。气血各自并于阴阳上下,或气与气并,血与血并,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感觉这篇和营卫有些类似呀。顺便理了一下,营出于中焦,从手太阴顺着子午流注的顺序到达足厥阴,然后到了督脉,再走任脉,十四条经脉都走过了最后下注肺中,复出太阴。卫气出于下焦,早上醒来睁开眼睛,阴尽阳出于目,卫气从目到达手足太阳经,然后手足少阳经,手足阳明经,到达足心,又走阴分,回到眼睛,继续循环。人起床的时间不同,就是营卫之气循行差异了。那些病床上老人的日夜颠倒,营卫之气衰少,气道不利。

    痈疽篇,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继而肌肉经脉均败漏,不断深入,最后脏伤故死。褥疮的话,属于痈,不至于内伤五脏。是从肉腐开始的。

    发于颈,名曰天疽,这个和喉癌很像,属于疽一类,内连五脏。其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病情严重。

    痈疽,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同一疾病,病发的部位不同,严重程度也不一。就像老师说的乳腺癌和五脏的癌症。

    脉要精微论的得守者生,失守者死。五脏所藏不守了,也就是精气虚衰到了极点,就像垂危病人循衣摸床、遗尿这些症状,失守则神去。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五脏气充则形充,形体不充不用,那么五脏之气也就没有了。外内相应,形气神相应。

    内经,最引人入胜之处,中医,最契合我的心境之处,就是自然二字。自然,是闲庭花开花落的诗意,也是应心而书、笔笔无痕的自在。自然,不是水至清则无鱼,而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不是忧心忡忡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山大,而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不是插胃管导尿管、输补液,而是蓼茸蒿笋试春盘的清欢~

    人是一个整体,在外与整个宇宙天地自然共振,在内与体内万千生灵共处,都是同气相求。不论是起居作息,还是治疗针灸用药,顺应四时之气,顺应天道自然,神气形相合,无过无不及。

    点评
    青先生:你现在进步挺快,但你承诺我的事,还没有开始做起来
    类经,毕业前,看一遍。不要求你逐字逐句过,但是,最起码要有个体系,有个框架。然后逐篇看,这样,心里就有个整体的宏观概念。不懂的,就跳过去,找时间再回来看。做任何事,有个宏观视角。

    入素:老师我有看的,昨天下午把前面六章过了一遍~虽然没有写出什么。

    青先生:不行,必须要写
    不写不知道自己的进步和失误,总是似懂非懂,立字为据

    入素:一篇一篇写啊

    青先生:不,想到哪里写哪里。但你最起码心里的框架,是随时有的
    今天第一篇,明天第90篇,没所谓。慢慢久了,你心里就知道哪里还不懂

    入素:那是每篇写心得这样子是吗?

    青先生:就像病人那里,你知道有有余有不足,内经,你也必须达到这个境界
    不是,是哪里有心得了,就写进去。从1到81,哪里懂了,写哪里。开始满眼都是不懂的,慢慢的,就只剩下几篇不懂了。
    这其实是艰难的思维训练,不过这一关,整体思维很难起来,接下来的天文地理,也就很难教给你,这都是阶梯,一级一级来

    入素:好~

    青先生:电子版你有吗?先删掉五运六气部分,五运六气部分,那里是天文的内容。电子版方便你往里记录,就像记账一样,慢慢的,就满了。
    把之前的心得加进去,不管写的多差,都得加进去。
    你得慢慢反思过去的自己,才能进步。每个月发给我一遍,我要批改作业。

    入素:难以分类的我可不可以全部放第一篇

    青先生:嗯,那就放在最前面

    入素:我觉得第一篇涵盖了所有了

    青先生:别偷懒,我一眼就看出来能不能分类,糊弄我就罚站马步

    入素:那平时的心得要不要交?还是每个月统一交?

    青先生:都要~平时是微观,每月是宏观,不同的思维训练

    入素:好。被坑过来上个比赛,感觉是来凑人数的

    青先生:不如踏踏实实看书

    入素:嗯嗯~是啊,好浪费时间

    青先生:学生时代容易迷失自己,可以尝试人生不同的精彩,但毕业之前,不要忘了拿走自己该拿的东西
    毕业时,你能把类经随身带走,就不虚此行
    青先生:其实就是养成一个读书习惯而已,倒不必刻意
    涉及到好多篇的,放在某一篇下面也行,到你得打批注
    做学问,必须扎实

    入素:那我还是用批注吧,就注明和哪一篇有关是吗?
    容易拆分的就拆,如果我觉得全文是一个整体的我就不拆吧~是所有的心得都要放进去吗?

    青先生:可以。按你的意思来吧
    慢慢写写,心里就有感觉了
    因为一旦体系化,很多背后的东西,你自己就会感知到

    入素:好

    上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7.一花一叶一自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vnr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