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的时候部队来我们学校征兵,记得是海军。初选我被选中,通知我到县武装部找赵参谋。
这是我第一次去深州县城。武装部在南街。填完表出来沿西街去县医院。街道两边都是维修电器和卖磁带的小店铺,初到县城感觉很新奇。中间要经过一片水,忘了当初走的是路还是桥,只记得两边还有芦苇。
过了那片水是电影院,在周围的小平房中显得特别高大。又走了一段路,才到了县医院,当时感觉深州城好大好大。
后来才知道深县县城其实就那一条东西长街,南北距离很短。
深县老城被一片片池塘包围,其间有河道连接,如同一条条水龙环绕。这可能也是深县名称的由来。我估计池塘是天然的,中间的河道可能是作为护城河人工挖凿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12884/72f811ffda9f2fb0.png)
深县的第一次造城是沿四面护城河新修了四条环城路。称为东环路,西环路,南环路,北环路。
记得是用泥浆泵把池塘的泥抽出来,在浅的地方沉淀形成陆地,深州城被造得方方正正了。但水面减少了,原来绿水环绕的神韵没有了。浅池塘没有了,深池塘更深了,护城河被填了。
不管怎么说,深县城改变了东西一条街的历史,有了四环路,也算是深县的一环。
京九铁路开通把县城的框架拉大了,深县城到火车站七八里地全部规划为城区。第二次造城开始了。深县也成为了深州市。
城大了,街道的名称也要统一规范了,自西向东八条南北大街分别是永平大街、永安大街、永昌大街、永盛大街。取义平安昌盛,此为西城区。再往东依次是顺兴大街、顺旺大街、顺发大街、顺达大街。取义兴旺发达。
东西四条路分别是长城路,长江路,博陵路,黄河路。
城市框架搭起来了。有的路还没修好,辈分已经排好了,是永字辈儿还是顺字辈儿。
名字起好了,但是却叫不起来。就好比一个孩子从前叫狗蛋儿,上学参军有了学名,村里人却没有人叫。
比如永安大街,原来人们叫西环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经商做买卖的人在街道的两边盖起了二层商铺。人们便把这条街叫做大商业街,一直沿用到现在。
老城区以十字路口为中心,十字路口东西以前分别是东街和西街,现在叫博陵路。
十字路口以南以前是南街。但十字路口以北却不叫北街,深州人称为礼堂街。因为这条街上有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深县大礼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深县的一个大建筑。我本家的一个爷爷是有名的泥瓦匠,据说他盖房子不用吊线,用一只眼睛一瞄就能知道房子盖的齐不齐。他就参加了当年大礼堂的建设。我在他家里看见过当年建设者的大合影。
大礼堂现在废弃不用了,人们还是称这里为礼堂街。这里有一家小吃,油条豆腐脑做得好。人们习惯说这里是礼堂街豆腐脑。
南街、礼堂街按辈分排是永字辈儿,永昌大街,这个名字只是写在路牌上,没有人这么叫。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12884/679c7f9948508779.png)
北环路的学名是黄河路。但人们始终叫北环路,现在北环路以北又新开了两条路,恒诚路和恒信路,但大多数人都记不住哪一条是恒诚路,哪一条是恒信路。深州人说“北环路北边那条路”和“北环路北边再北边的那条路”就是指的恒城路或者恒信路。
这深州人也是怪,宁肯说绕口令也不去记新街道的名字
深州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地标代替街道的名字,永平大街人们就习惯称为医院那条街,顺兴大街人们习惯称为吉美超市那条街。否则就要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平安昌盛,兴旺发达,还容易搞混。
现在深州火车站以东也开始开发,被称为铁东区。原来的老城区就成了铁西区。看这发展趋势深州市会不会成为一个设区市
等有时间了去研究一下铁东区的街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