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管好熊孩子的最好办法,不是斥责不是打骂,而是多说这三个字
https://mp.weixin.qq.com/s/EP4OzHqcJ2exzrCHOWTzZg
引出:自家孩子身上发生的事。
姐姐给弟弟擦鼻涕,被误解,问为什么后,原来大人错怪。
切入:熊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经常会藏着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原因和动机。
在开始斥责和打骂之前,多问一句“为什么”,
得到的答案,有时会让你更加疼爱和珍惜眼前这个差点被定义为“熊孩子”的小人儿。
第一部分:引出,
第二部分:他其实不“熊”,只是脑回路跟大人不一样
幼师闺蜜班里叫小优的女孩爱丢东西在小朋友身后,原来是想玩丢手绢。
不擅表达,不懂沟通的孩子,其实不“熊”,他们只是想到什么就直接去做了。
但不理解他们、不引导他们准确表达自己的大人们,就会将他们的行为定义为捣蛋,把他们的屡教不改定义为难搞,给他们贴上“熊孩子”的标签
第三部分:他不讲道理,是因为太爱
孩子画被小朋友撕坏,大闹,原来是妈妈的手被撕坏了。
孩子性情大变不讲道理,是因为他很爱妈妈。
孩子痛彻心扉哭泣,是因为那个自己最爱的妈妈,没有理解自己。
第四部分: 我们以为的“熊孩子”,其实很懂事。
看了韩国的一个综艺节目《超人回来了》,讲述的是在没有爸爸或妈妈陪同的情况下,朴柱昊姐姐把麦片撒了一地,原来是想喂弟弟吃,也喂了爸爸。
化解那一场即将要爆发的暴风雨的,就是爸爸的这一句“为什么”。
有时候,我们以为的“熊孩子”,一点都不“熊”,反而意想不到地体贴、懂事。
第五部分:总结结尾
凡事多问一句“为什么”,家里就能少一个熊孩子。
结构:并列式
金句:
1.
有时候,大人多问一句“为什么”,就能搞清楚一个熊孩子捣蛋背后的原因,就能化解一场因不理解而造成的误会。
2.
一个孩子,如果总是被误会,被打骂,被孤立,不被接受,不被理解,久而久之,可能真的就被逼成一个熊孩子。
3.
熊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经常会藏着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原因和动机。
4.
不擅表达,不懂沟通的孩子,其实不“熊”,他们只是想到什么就直接去做了。
但不理解他们、不引导他们准确表达自己的大人们,就会将他们的行为定义为捣蛋,把他们的屡教不改定义为难搞,给他们贴上“熊孩子”的标签。
5.
孩子痛彻心扉哭泣,是因为那个自己最爱的妈妈,没有理解自己。
6.
“为什么”,真是一个神奇的词。
它就像一个调频器,帮助脑回路跟大人不在一个频道的孩子,与动不动就误会责怪孩子的大人,调到一个频道。
感想:切入点很小,熊孩子为什么不熊,多问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