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娃过生日,邀请了几位好朋友来家一起参加她的生日派对。其中有一位同学是因为我的建议,邀请过来的。这位朋友平常在班级并不招人待见,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偶有几次我碰见她的妈妈,对她也是非常严厉。我常常在想,孩子之所以人际关系不太好,一部分与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家庭教育有关。过度保护或过度溺爱的孩子,往往人际关系都会有问题。在接收到我的建议时,女儿是有些矛盾的,一方面她会担心其他的朋友不喜欢,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孤立同学也是不允许的,都是同伴,应该学习接纳。但是鉴于这位同学妈妈的诚意,她还是主动发出了邀请。今天的活动从早上九点持续到了晚上九点,期间不时会发生冲突,大家似乎对这样的冲突事件习以为常,而当我看到这些冲突时,心中难免有替这位同学打抱不平的冲动。但是我又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来了解这些孩子以及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于是带着好奇和冲动一直默默的观察,偶有需要我介入调解的时候,我才出面当个和事佬。一天的观察下来我发现冲突有几个主要的原因:
1、 有一方言语中带有攻击性,比如带有指责、批评、侮辱人格的词语。
2、 有一方行为中带有攻击性,比如故意触碰、遮挡视线、争抢某个位置、故意刁难等。
3、 当双方冲突出现时,关系好的同学会立刻出面维护立场,将矛盾进一步激化,大有群起而攻之之势,此时处于弱势的一方除了哭泣别无选择。
4、 双方很多时候都处于警觉、战斗的状态,互不相让,直至我出面协调或表态。
这些孩子普遍都有的问题是想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不会考虑对方的立场与感受;不会化解矛盾与冲突,当冲突出现时,急于指责对方推卸责任;关系好的同学喜欢抱团战斗,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则被孤立。
我想孩子们之所以出现这些状况,一是从家长或同学那里模仿而来,一是没有人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的处理冲突。我的女儿虽然在一开始也知道不要孤立同学,要站在正确的立场处理与同学的冲突,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会习惯性的进入冲突与防御状态,而忘记如何正确的面对和处理冲突,看起来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与成长的过程。
晚上送完同学回家的路上,我肯定了她今天做得非常好的部分,同时对今天冲突事件的正确处理提出了我的意见和建议,即如何用成长型思维来处理冲突:盾牌模式,反弹模式,攻击模式。以及如何用描述式的语言,来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XXX,你挡住我的视线,我看不到电视了,请你往后面坐下来可以吗?
XXX,你把我的衣服弄湿了,我真的很生气。我知道你并不是故意的,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下次注意一下。
XXX,我想和XXX坐在一起,请问你愿意和我更换座位吗?如果你能同意,我会非常感谢你。如果你不同意,也没关系,我再想想其它办法。
XXX,我看到你插对了,请按顺序排队,这样就可以避免后面的同学有意见。
XXX,我看到你摸了我妹妹的脸,她生气了。我想那是因为她不喜欢你摸她的脸,或者她认为你摸她是打她。如果你喜欢她,请你直接告诉她。如果你想抱她,请先征求她的同意。我想这样她就不会生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