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界定一下主人跟僕人的定義,在這裡我們先以兩個點來區分。
第一是主人決定事情的處理方式,僕人去做。
第二是主人知道他要的是什麽,為什麼而做。僕人只聽從命令而做。
最近很多人常問我類似的問題,很多煩惱跟痛苦來源,都是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或許這麼說會讓人覺得意外,但真實存在這樣的現象。
舉例來說,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情時,他考慮的點不是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如何達到這個目標,以及達到目標後能帶給自己什麼樣的成長及進步。而是用自己做了這件事,別人會怎麼看他,考慮的是別人可能怎麼看待自己。甚至別人不經意或脫口而出的一句話,都會主導或改變自己的做法。
再舉個例子,若以去醫院治病來說,一個人能專注在他的需求上,只從醫生那邊聽取建議,並接受治療讓身體心靈獲得改善。不理會周遭其他病人或病人家屬甚至是職員的干擾。
但是有的人在等待看醫生的過程中,會因為聽到了其它病人或家屬的抱怨,或是職員來推銷保健食品等等行為,讓他自己不喜歡這樣的感覺,甚至連醫生的面都還沒見到,就決定不去接受治療了。
若以醫院的例子,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時可以幫助自己往好的方向前進。但是自己降格為僕人時,卻讓其他病人或家屬或職員做主了自己的行動方案,讓自己遠離了幫助自己的方案。
其實主導權都在我們自己,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選擇。即使我們自己選擇把自己的決定權交給別人,也是自己的一種選擇。
其中的差別是一種認知跟習慣的養成。有人會意識到自己的選擇跟決定權落在哪裡,有人則完全沒意識到。
當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可以做自己主人時,才有機會透過不斷的練習去養成自己做主的習慣,把人生的主導權拿回來。
所以,當我們自己產生疑惑時,不妨停下腳步問問自己,自己現在是自己的主人嗎?如果是,那恭喜也祝福你。如果不是,那想想現在自己讓誰當了主人,他的命令是否是你需要的。當我們覺察到這點時,就可以告訴自己,他不是我,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做法,我們可以尊重,但不必照做。因為他不必為我們的人生負責,真正該為我們自己人生負責的只有我們自己。再想想看這時候的自己能有什麼選項可以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養成自己對自己負責的習慣,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