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局外人》

《局外人》

作者: 勇子杨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20:04 被阅读79次

    《局外人》——无疑是一本平淡中出哲思,荒诞中显深度的世纪性大作。行云流水间,作者阿尔伯特.加缪不动声色地用简约精炼的笔调,任凭主人公的自发意识和群体的社会意识在笔下穿行,不知不觉中,一个行为离经叛道,言语消极冷漠的“局外人”便落在了纸上,一个与主人公相对立的现代社会便浮在眼前。不知为何,读完此书,莎士比亚的“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迟迟在我脑海中盘旋,不肯消散。或许这个世界本就是荒谬的,或许人与社会本就格格不入,或许一切本就了无意义?加缪曾毫不含蓄地揭露了《局外人》的主题:“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逻辑和思维的怪圈——任何违反社会的基本法则的人都将被妖魔化,都将被视为不可饶恕,必将受到社会的惩罚。且不谈《局外人》中的哲学思考——人与生活的格格不入,怀有希望的精神世界和濒临绝望的现实世界的分崩离析以及对自身散发出的非人性的不适感和逃避。光是把此书当做一本普通的小说来读,其文学性和艺术性也可见一斑。

    1.人物的刻画

    对于主人公默尔索的刻画,作者加缪用不深不浅,不冷不暖的语调缓缓阐述,一个视人情世故无睹,却偏爱世间万物的“局外人”跃然纸上。从道德上看,默尔索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可理解的,甚至说是没有人性的。在赴母亲葬礼前后竟不掉一滴泪,只在乎自身的生理需求,甚至在进行思想斗争后还会觉得在母亲遗体前抽根烟是无伤大雅的。更为荒唐的是葬礼后的第二天他直冲泳池,徜徉其中,和姑娘看滑稽电影,帮“朋友”做伪证。如是一般,让人看不懂他的所作所为。而当他被押赴法庭的时候,当他身旁的律师,法官都堂而皇之地声称“他从精神上杀死了他的母亲”时,我才懂了,他是真正和社会规则做斗争的“局外人”,我在道德上无法理解的一切,在哲学上有了完美的解答。

    2.心理描写

    在心理描写上,作者加缪不用全能全知的上帝视角,他只是让默尔索的自发意识流呀流呀,让社会意识冲呀冲呀,然后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间的矛盾铿然作响。在守夜时,默尔索无法理解为母亲失声痛哭的女人,对母亲的院友们的哀戚无动于衷,甚至他认为多玛.贝雷兹的泪和汗是虚情假意,他默念着,“要是没有妈妈这档子事,能去散散步该有多么愉快。”和默尔索一起守夜的老人会默默盯着默尔索,观察他何时醒来,而默尔索依然无动于衷,甚至突然产生了一个滑稽的印象,“这些人似乎是专来审判我的。”在被捕后,默尔索认为他的案子很简单,任凭司法部门荒唐的审判,在一次次审讯中,默尔索竟然产生了“亲如一家”的滑稽感觉。在法庭上,当法官和律师们把他断定为一个穷凶极恶,无情无义的社会叛徒时,他会冒出这样的感觉:他们在审判当事人,而当事人却像局外人般只能默默观看。最后,在一次次自发意识的流淌中,默尔索决定抛弃世界,以自己独有的人生哲学面对荒唐的审判——“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得多,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来到的死亡,都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份把握,但至少我掌握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我以前有理,现在有理,将来永远有理。”

    3.精神世界的建筑

    作者以默尔索的口吻来旁观这个世界时,让我们对默尔索眼中的世界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他也在观察天空,也会感知世界,只不过他的认知并不同于常人。他会因为生理上的需要干扰他的感情,会因为自己独有的人生哲学,“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而不在母亲葬礼故作悲伤。他会因为“火红的海滩”和“炙热的太阳炙烤得头脑发热”而地连开五枪误杀阿拉伯人。他甚至会因为意识到人际关系的冷漠,而毫不迟疑地远离社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故事的最后,默尔索正是选择了拥抱自己,和荒谬的世界做了一个了断。品达有两句诗,“吾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我觉得这两句诗不仅可以作为《局外人》的高度概念,甚至还能为我们处理荒谬和清醒的理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指引路线。是的,人浮于事,重要的不过直面人生,怀抱反抗荒诞的人生的激情,竭尽所能地去创造一些价值,如是而已。没有谁是真正的“局外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局外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hr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