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殿选结束当晚,皇后来见皇帝,二人关于眉庄和甄嬛的对话。
皇后在宫里如何刺探皇帝心意?
1、皇帝一边翻看着秀女花名册,一边念叨着“嬛嬛一袅楚宫腰”,显然很高兴。但是在面对皇后时,皇帝却否认自己很高兴,表现得很平静,这是皇帝的基本功。
2、皇后见皇帝嘴上否认,内心却高兴,遂多说两句;当说到甄嬛长得像谁时,皇后戛然而止,看皇帝是否接话,待皇帝接话后,皇后这才接着表达“眉眼有几分相似已经很难得”,这句话简直说到皇帝心里了。可见皇后十分会看皇帝脸色,非常知道分寸,表达也很准确,这是长久练出来的。
3、皇后接着说:“恕臣妾多嘴,皇上准备给甄氏什么位分呢?“ 我们都知道,皇帝要给甄嬛啥位分,是皇帝的权利,在下旨之前,其他人都不该多问,否则就有多嘴的嫌疑。
皇后想必也知道不该多嘴,但她为什么还是多嘴问不该问的问题呢?
1、皇后多嘴,是因为想探知皇帝对甄嬛的态度,方便她采取相应措施,这是她来见皇帝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皇后抓住皇帝高兴的时机,知道皇帝不会怪罪自己多嘴(皇帝不高兴的时候就难说了);当然还得看话怎么说,皇后的表达功夫如何,我们早就知道,此刻说得滴水不漏,先承认自己多嘴,以消除皇帝可能产生的不悦,再问不该问的问题。
2、皇后问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难就难在必须准确判断、严密表达、且不能让听者误会或不悦,否则就无法沟通交流下去。类似这样的表达,要想用得恰到好处,需得练很久。在实际交流对话中,如果遇到不该说、没有资格说、不方便说、说出来会得罪人、涉及别人的短处等情况下,但又不得不说的时候,用此类表达往往很管用。
皇帝果然没有不高兴,打算封甄嬛为贵人,那么,皇后又是什么态度呢?
1、皇帝打算封甄嬛为贵人,皇后的这段话说得滴水不漏:先肯定皇帝的想法,随即例举满蒙各有一位贵人,汉军旗却有两位贵人,用疑问句而不是肯定句来表达这种现象的不妥,务必把最后的决定权留给皇帝。皇帝随即采纳皇后的建议,封甄嬛为常在,并赐封号。皇帝兴致盎然地在皇后手心写下早就想好的封号,皇后一边积极投入地分享皇帝的好兴致,一边已然确定皇帝对甄嬛是特别的喜欢和看重了。
2、皇后不赞成皇帝封甄嬛为贵人,是站在皇后的高度和角度来维护皇帝,提醒皇帝做得太明显的后果,避免皇帝因此而落人话柄。她并不直接表达反对意见,而是先肯定皇帝,然后再陈述皇帝的决定所带来的现象,用疑问句表达自己的意思,供皇帝参考和决策。这是相当厉害的说服功夫。皇帝与皇后的这段对话,算得上沟通的经典案例,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