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讲,基于前两次的没有线索和头绪,这次显得清楚一些,注重了学生的朗读,围绕你头脑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来设计,让学生说,有表情地朗读,朗读效果好,但是前三段过于浪费时间,耗时14分钟,造成小练笔没有时间,还需要继续精简。
郭校意见:时间规划不太科学,某些过渡不够自然,建议这样说:让我们继续去文中寻找我和阿妈又走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景色。
小练笔没在课堂上写成有点遗憾,第六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说一说。
“你起一个什么名字”这个说法不好,用教参上那句话:结合课文,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起一个名字。
讲课之前好好读几遍课文,弄清结构和层次。
板书要提前留足够的空间。
晁校远程建议: 修改后教学设计简约清晰,层次清楚,人文性工具性有了较好的统一。语文要素落实较好,小练笔如果与课文的学习之间有了进阶的支架更好,给学生提供一些一些词语或者提示语让学生填空,最后再让学生完全的放开写一写,自己月下看到的想到的。文档里不知谁修改的,我认为为修改很好!教学目标除了朗读感受走月亮的美好,一定要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 四次走月亮,学习方式完全一样,感觉都是老师牵着学生学习,没有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建议第一次走月亮,你领着学生学习,朗读文字,感受美好、想象画面,然后总结这样的方法。告诉学生学习的步骤,让学生小组学习、分享,后面的三次走月亮,让学生自己学习,然后让小组汇报,每个人都有任务,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面向每个学生的。 小组合作学习要先训练学生,如果以前没有,可以教教学生,如何自学,如何小组上台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时候会影响对写景文章美的感悟,影响整篇课文的教学,你可以不用小组合作,只要让四次走月亮的学习,能体现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汇报也行,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尝试。
自我反思:
比起第一次讲课前的自信满满,这次讲课多了一份激动和不确定性,因为,我似乎觉得自己备课路径是正确的,围绕画面展开讲述和朗读指导。不确定板书是否合适,时间是否恰好。
这节课通过想象画面去朗读,学生朗读得可以说非常好,尤其是第一部分和第四自然段,读出了画面感,轻重缓急区分得很妙。但是我紧接着又让学生齐读前三段,浪费了时间,学生此时有点疲惫,最后的齐读效果不如前几次,印证了那句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以后讲课遇到最好的就要停下来,缓一缓,让学生休息一下,让课堂安静一下,开始思考,也让听课老师放松一下,整节课是有节奏的,语文课不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而是肖邦的《夜曲》,让人觉得舒服、流畅、清晰、美好。
这节课因为有一些临时的生成,考验着我的基础积累,比如学生读错“运载”的“载”,还有临时对学生朗读的评价,鼓励,对小杰同学积极动脑思考,清楚流畅的表达进行表扬;对小文有表情的朗读进行赞美,这是家常课,也是优质课。
正如晁校说的,四次走月亮都带着学生去学太累,有点单调,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优质课上老师不要讲得太多,让位给学生,学生展示得好了,才能体现你教的水平高,训练有素。
只想站稳讲台,说话不哆嗦,临场发挥更自如一些,对学生的关注再多一些,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让学生读好文章,不仅有感情,还要有表情。关注每一个孩子,用流畅且富有文采的表达,上出实用且有语文味道的好课。
从浪漫到精确,耗时十年,精确的魅力如此迷人,我这个粗心且轻狂的人这次完全出于自发,因为我也期待打磨过的我自己。有时,往前走一步,并不难,前面九十九扇门叫勇气,最后一扇门叫本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4873578/7cf8eec61992acc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