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15050/ddda3adf634937d7.jpg)
世界上5%的人在思考,10%的人以为自己在思考,85%的人宁可死也不思考。其实,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主要是"思维方式"或称"心智模式"的差异。近两年,我对思维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特别感兴趣,先后读了几十册相关的书籍。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掌握逻辑思维、创新思维2种系列思维。
系列一: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也是人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可以说,逻辑思维是我们工作、生活中运用最多的系列思维,主要包含以下四种思维方式。
1.用系统思维分析事物。
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世界就是一个大系统,无数个子系统构成了整个世界,每个子系统又是由若干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呈现出对立、互补、因果、并列等各种关联。
系统思维教会我们,在观察、分析事物时,既要从宏观角度看,也要从微观角度想。要把自己放到整个系统中去思考,搞清楚事物由哪些部分构成?事物的上一层级或上上层级是什么?下一层级或下下层级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这些要素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在主要的要素中,哪些方面是主要的,哪些方面是次要的?
如此这般,抽丝剥茧,事物的真相就会慢慢显现出来。战略思维与系统思维异曲同工,均注重思维的全局性、全面性和前瞻性、预见性。
2.用批判思维发现问题。
所谓批判思维,不是“挑刺”,也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而是不流于他人的想法,自己认真思考信息、意见和想法的对错,谨慎判断事物是非(即思辨),从中摸索出更好答案。批判思维的重点是思考“根据”,而不是“依靠直觉”。
具体而言,批判思维的思考过程包含发现问题、理解信息、形成意见三个环节。其中,发现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心中有疑问不要放过,打破砂锅问到底。理解信息重在区分“事实(根据)”与“意见(观点)”,确认已知信息,列出未知信息,通过查核、提问等方法逐一弄懂,最终形成自己的意见。
在提问时,可针对论点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推理过程有无谬误?哪些概念不明确?什么是价值观描述和假设?论据效力如何?有没有替代原因?数据有无欺骗性?有无重要信息被省略?能得出哪些结论?等进行质疑。
3.用多元思维寻找角度。
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向我们揭示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不同景像,思考问题同样如此。
世界是多元的,我们不能用一元或二元思维去思考问题。世界级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毕生践行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是跨学科的多元思维。比如,对于某城市房价持续走高的现象,你可以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当然,跨学科的多元思维属于相当高级的思维阶段,没有丰富深厚的知识积淀是很难达到的。
作为普通大众,如何运用多元思维思考问题呢?至少我们可以从人、时间、空间、关系四个维度思考。其中,人可分为自己、他人、众人;时间可分为过去、现在、未来;空间可分为上下、左右、前后;关系有正反辩证之分。
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向芒格学习,打破学科界限,不被专业局限,用问题作牵引,建立多领域知识的协同。这样一来,一个原本孤立的事物,就能与外界产生多维的联系,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或发现原本难以发现的漏洞。
4.用数据思维精准决策。
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是当下的热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基于数据的算法。无人驾驶、广告推送、热点排行等等都是计算机基于大数据作出的精确测算。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对某个事件作出判决和决策,虽然并非每个决策都需要依据数据作出判断,但在涉及大额投资、重大项目、科学研究等方面,就需要我们发扬科学家的学术精神,掌握大量准确可靠的数据,进行周密的分析比较,最终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下一篇"系列二:创新思维",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