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前世今生

作者: 区块链优乐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9:19 被阅读1次

1992年,位于美国硅谷旧金山湾的南方,有这么一个叫圣克鲁斯的小镇,英特尔高级科学家蒂姆·梅在自己的家中和朋友聚会。聚会上他和他的科学家朋友们讨论着互联网应该如何更好的保护人们的隐私。讨论一直进行到深夜,以前一个人的困扰至少变成了大家的困扰。他们甚至还成立了一个小组:密码朋克。初期密码朋克小组的宗旨是用技术建立一个公平的互联网世界,密码技术也可以被看做是区块链技术的前世。

区块链的诞生

中本聪早年混迹于密码朋克,一直很低调。他是个全能天才,不但精通密码学、计算机技术等,还对传统金融世界有着深刻的理解。2008年,他发布了创世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

我们非常需要这样一种电子支付系统,它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基于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杜绝回滚(reverse)支付交易的可能,这就可以保护特定的卖家免于欺诈;而对于想要保护买家的人来说,在此环境下设立通常的第三方担保机制也可谓轻松加愉快。在这篇中,我们将提出一种通过点对点分布式的时间戳服务器来生成依照时间前后排列并加以记录的电子交易证明,从而解决双重支付问题。只要诚实的节点所控制的计算能力的总和,大于有合作关系的(cooperating)攻击者的计算能力的总和,该系统就是安全的。

区块链在农业的早期应用场景

其实早在2005年,德国就已经将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应用于农产品上。生产商不仅必须记录各种食品的去向,而且还必须证明产品的原料来源。这样一来,在万一发生食品污染的情况下,就能够很快找到原因,并将同一批次生产的食品从市场上召回。

“0”代表绿色鸡蛋,表明下这种蛋的母鸡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没有固定的鸡舍,自由觅食,吃个虫子啥的,饲料里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除了生病平时不打预防针。

“1”是表明下蛋的母鸡是露天饲养场放养的,除了自由觅食外还添加人工饲料,要定期打预防针,有固定鸡舍。

“2”表明蛋是圈养母鸡生的,这种母鸡还算“幸运”,它们的生活环境起码比较宽松。

“3”表明产蛋的是饲养在笼子中的母鸡,它们的生长环境最差,一层层的鸡笼十分拥挤,这样的环境下生活,鸡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样的溯源系统类似于身份证登记,但是流程过于繁琐,算力不够,无法信息共享等原因,并没有大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投入使用。

区块链增值趣闻

一切要从2010年5月18日说起,一位名叫网友LaszloHanyecz在比特币论坛Bitcoin Forum上发表了一个日后令他追悔莫及的帖子——

《披萨换比特币?》

“谁能买块披萨,邮寄到我家里,我就给谁10000个比特币。PS: 披萨要够大!要有洋葱,有辣椒,有火腿,有蘑菇,有土豆,要够大!”

2天后,这位爱吃披萨的哥们成功用10000个比特币换到了2块披萨。而按照现在的市值,这买来两块披萨的10000个比特币大约等于5.7亿元。

比特币区块链上的可追踪溯源性帮助我们来验证这笔交易,即使是八年以前的一笔交易也能在今天准确查到历史。在2010年5月22日确实有一笔10000BTC的转账,与披萨日的日期相符,看来确信无疑了。

中本聪发行的比特币,由最初发行的0.008美分暴涨至最高价格19000美元。由一串无意义的数字逐渐成为一种全球广泛应用的技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nt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