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用精神分析动力学分析北大包丽事件;
正文:
听说这个事件的第一想法是,他(牟)和他妈哪里过不去了?
不过我们无从得知当事人的家庭背景和亲子关系,从曝光出来的事件内容来说,
1、细数关系中的恶性伤害行为
看了两人的聊天记录,说实话,我读着也会有受伤的感觉(主要是对于男方说,因为你我过得不好的内容);
不得不说,牟的说法非常“合理”又笃定,说辞周到,更有逼问到你哪只手拿手机的细节,这些精神洗脑和精神摧毁实在高明。
主要包括:贬低、推罪、命令;
仔细浏览聊天记录,刚开始,牟对包丽,主要是贬低和推罪混合使用。
女生本来是觉得自己没有错,觉得自己最美好的是未来,但后来她认可了牟,觉得自己做错了,是垃圾。
据说贬低是PUA男对优秀女人常用的打压策略:越是优秀的女人,越要怠慢、压制,挫伤她的自信,让她失去自我,这样就能轻易操控了。
自恋受损后,人很容易立马掉到另一个极端——严重自卑,原来的自我被打碎了,变得容易认同对方。
在这段时间,包丽对自己的迷失也感觉不解:“我自己都害怕了,我已经不是我了,我已经不为自己活着了。”
可是她没有离开的力量,她的自我力量被剥削压制了。
因为牟还一直传递很多【推罪】的信息:我过得很痛苦,都是因为你;
我注意到牟还传递很多,“我爱你,我曾经因为你感到很幸福”——这些信息反复强调你对我的影响,打破两人的边界,把双方的情绪感受捆绑在一起;
紧接着,牟又会说到,但是现在这些破碎了,都是因为你…
这些【推罪】就很容易诱导出人的自我否定感,被怪罪者的本来自我,会感到不被允许了——这和孩子小时候不理解父母的痛苦/暴行,心理上未分离父母的痛苦/暴行与自己无关,结果压抑真实自我,自我贬低是类似的。
我认为贬低比推罪好对抗,好逃离。
因为贬低会激发我们的自我防御,为了自我不被摧毁,很多人可以做到反驳、或者逃离;
但推罪,首先是一开始就建立在两人深度相关的逻辑上,如果对这一点没有觉察、没有界限分明,后来就更难逃离;
其次,许多人都无法耐受,对方因为我而过得不好的罪疚感,因为也都还有全能自恋在,或者有圣母情结在;
比如很多人听到“因为你,我过得不好”,不是能清醒地想到,“你过得不好,跟我不一定有关系”,以及“我为什么一定要让你过得很好,你当然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就不开心呗”;
而是会感到“你别那么痛苦,我不想让你那么痛苦的”——越想摆脱这种罪疚感,就越陷入“你是不是真的因为我不快乐”的思考,从而开始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或者,有人为了证伪或对抗这种罪疚感,会想“我会让你好起来的”,结果就更出不去了。
至于命令,大概一开始就是根本目的,辱骂贬低和指责,都是前期手段。
在主客体关系理论中,有提到权利性投射认同:
厌恶女人的男人会觉得,女人可以通过抛弃他们来毁灭他们,所以必须摧毁和完全支配女人——于是就产生了权利性投射;
他们提出一些过分的需求,使目标相信他们需要被照顾、被关心,使目标从属于他们,是他们的使用对象;
他们压制对方的本来想法和行动,牟就曾让包懂得服软,而不是陈述事实,诱导出对方的软弱感、无能感,继而继续达到上一条目的。
而包丽,接收了这些投射。
2、两人的关系模式
很明显,牟是有着对母亲强大的融合焦虑,看到后面牟喊包丽妈妈的聊天记录,更是让人毛骨悚然——据说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有对于母亲的融合欲望,那种吞噬感,后来主客体关系良好发展的孩子,能实现和母亲的心理分离;
而牟是没有良好发展主客体分离的人。
牟说他无法离开包丽,因为他现在爱她,哪怕一小时他不在我身边,感觉生活都没有什么意义。
而牟确认包丽爱他,不会离开他的方式更是变态,极致。
而且牟的占有欲很强烈,不允许“母亲”离开,也不接收和其他人共用“母亲”;比如说介意包丽的前男友,和要她为自己绝育。
这些过激行为,应该是一种创伤被激活,在关系中重现和表达小时候未被满足的、被压抑的那些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