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出现至尼古拉斯二世沙皇帝国的灭亡,持续不到一千年的历史。而中华帝国自秦始皇开始至爱新觉罗·溥仪清朝覆灭长达二千二百多年。
俄罗斯王族与贵族虽然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你死我活,政权朝代的更替,婚姻的混杂,其中有女皇执政或幕后垂帘听政,也有母系血脉的混入,但近一千年的俄罗斯的君主多少都源流着开创者留里克的血脉,虽然其中不少王位继承人迎娶的是外国的女性,而且因下一代没有男性可以女性继位。所以俄国它虽然不是纯某姓的血脉,但它后代的君主多少留有开国者王族与贵族的基因。
而反观中华民族,践行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阶级斗争、阶层斗争、利益集团斗争。一些人胜利了,一些人消灭了。因此,经常一个与此前皇族毫不相关的种姓称帝了,每一个新的皇族就严格执行父系血脉的继承,这样延续几十年一百年、最多数百年就易姓改朝换代。
这是中俄两个都是专制统治的大国的不同点,和其中的一个侧面。值得研究。
原著这样写到:
“彼得大帝考虑自己不争气的儿子亚力克西斯,所以废除了这一制度(长子继承制)。这个无情的改革者以自己专制的权力,挑选了自己心目中的继承者。后来,保罗恢复了这一制度,也正因如此,它给俄罗斯帝国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关于亚历山大一世,原著这样记述:
“亚历山大自出生后就完全没有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的家庭教师拉阿尔普是瑞士的一个共和党人,是他的祖母(凯瑟琳二世)挑选的,他从一开始接受的就是政治自由的理念。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凯瑟琳执政期间、自由主义盛行的时候,亚历山大接触了许多欧洲的先进思想。他在自己的宣言中说,自己的统治将延续凯瑟琳二世的政治目标与准则。”
但亚历山大统帅的俄罗斯军队在奥斯特利茨之战中大败,自己也落荒而逃,继后拿破仑征服奥地利,普鲁士,欧洲基本落入拿破仑的统治下。此时,是和拿破仑签订协议或向拿破仑宣战,“如果他选择宣战,那他的敌人就会给予农奴和波兰人自由,从而获得上百万人的支持。”最后,亚历山大选择了前者。“1807年6月25日,在蒂尔西特的木筏上和拿破仑长达两个小时的会谈,改变了亚历山大整个政策的方向,他与曾经憎恶的暴君联盟了,他将加入决定欧洲命运的行列。”
不久,法俄联盟破裂,野性的拿破仑组织它的附属国的兵力想一举踏平俄罗斯,攻占俄罗斯的心脏莫斯科。但是,幸运的俄罗斯有一个大智若愚的统帅库图佐夫,俄罗斯军队丢下一个空城——莫斯科,诱敌深入,瓦解了拿破仑军队的战斗力,做好了用寒冷与长途的行军拖垮不可一世的法兰西军队。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名著里有详细的描述。
拿破仑侵略俄罗斯,占领了莫斯科一个空城,缺衣无食,适逢大雪,整个占领军饥寒交逼,包括拿破仑统帅,无奈被逼撤回法国,一路上又被俄罗斯帝国不相信的下意识爱国的俄国农民阶级和小市民阶级围追堵截。拿破仑的征服战争变成了一个自取灭亡的巨大灾难,出征时的六十七万七千余人只有八万人活着回来。次年拿破仑率领的大军又在德国的莱比锡战争中被亚历山大领导的反法联军打败,联军兵临法国巴黎城下,拿破仑被逼接受了停战条件。
拿破仑开头连连胜利,势如破竹,不可一世,如强弩之末,到最后,在俄罗斯莫斯科功败垂成,一蹶不振。
俄罗斯几百年来,除了彼得大帝和凯瑟琳二世有所作为,所参与的战争有胜有负,但大多时候是被北欧和西欧教训和揍打。今日,凯瑟琳的孙子,不知是否是他的本事,还是太公彼得大帝和祖母凯瑟琳二世积蓄力量的爆发,或者是祖辈积福换得了上帝的馈赠和怜悯,或者是一向被世人认为雄才大略的拿破仑气数已尽命该如此的宿命。
原著这样评述亚历山大:
“在这场戏剧性的战争(指亚历山大领导的莱比锡战争)中,亚历山大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被称为'救世主',在拿破仑这个破坏世界和平的人被打败后的一段时间内,他相较于欧洲其他领导人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影响力也更加深远。”
——2023.12.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