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1503/16ad8fc6b58a6ec6.jpg)
昨天在单位二十四小时值班,我把一套新的床单、被套、枕套带过去换洗,晚上躺在簇然一新的床上,拥着散发清香的床被入眠,心情感到十分舒坦。虽然睡眠仍然不是很好,但生活中有了改进的地方,就值得我们去追求。一夜梦睡梦醒,迎接着新的一天到来。
新的一天是母亲节。昨天在单位上的时候,就有银行系统的员工过来以母亲节的名义,无论男女同志都送了一捧满天星的花,建议我们把花拉回去献给自己的母亲,或者自己的老婆也行,因为老婆也是子女的母亲嘛。今天打开手机浏览资讯,母亲节的话题到处都是。特别是朋友圈里面,对母亲的祝福已经刷屏了。哦!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为人子女的对母亲感恩。相比他们,什么也没有做的我,是否应该有点愧疚呢?
可能是我的心有点麻木,或者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情感的人,我没有觉得母亲节触动了自己什么泪点,心情一直平静如水,淡淡地看着朋友圈里所有的热闹。我和母亲之间的联系是——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时她需要什么,我这边尽力给她买过去;如果回老家呆几天,一般都是每天开车载着老两口到县里一些景点去转,累了、饿了三个人就在外面找饭店吃饭。我妈喜欢逛超市,我就带她去超市转,然后买一大堆水果零食之类的东西,真的花不了几个钱,然而我妈却很开心。
以前我妈自己还种菜的时候,有时候我会和她一起挑着桶到菜地去淋菜。她也不需要我做什么,只要我在旁边看着就可以,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现在我妈年纪越来越大,腿脚变得非常不方便,耳朵也聋得厉害,跟她讲话必须大声喊,我妈已经衰老得好厉害。她原来种了很多的菜地,有些菜地还离家很远,现在只保留屋前一路之隔的一小块菜园。每次我从老家返回新余,一大早她就会从菜地里面准备好一筐蔬菜,让我开车带回去。母亲对子女的情感表达,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之中。
我妈没有读过几年书,所以要说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水平,肯定是不高的。她所有的人生经验,来源于对生活的实践,是在人与人之间的迎来送往中获得的。这些人生经验和看法,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并不一定正确。所以在教育子女为人处事这一方面,要么是很稀缺,要么就是一些非常正统的人云亦云的大道理。这也导致了我进入社会以后,带有了很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跌跌撞撞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从人的“存在的规定性”来讲,能够说我妈的教育是错误的吗?
我妈有一个非常朴素的信念,坚定而执着,那就是——子女一定要努力读书。为了让子女心无旁骛地去读书,家里尽可能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在“通过读书努力谋出路”上面,我妈是从来都没有动摇过。高中那几年,因为我天生资质平庸,读书很努力也很吃力,常常在楼上挑灯夜战到晚上十点多钟,我妈经常会泡好一杯牛奶端上来,放下我的桌边,然后又悄悄地下去。我家几个兄弟,最后基本上都是靠读书读出来的,都有了一份还算过得去的工作。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妈已经进入了衰朽之年,而我也成为了一个常常心力憔悴的中年人,对万事万物变得渐渐淡漠。父母对子女的一饭一哺之恩,做子女的经常都感受不到,甚至有时会觉得啰里八嗦之嫌。做子女的把更多关注在自己的下一代上,而下一代也会重复着这种人生的循环。有时候想想,这真是一种悲凉的悖论。我有一个参加工作就一起到新余来工作的老乡,他对父母可真是孝顺。每隔两个星期左右,就会回一次老家看望自己年老的父母,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我也应该要向他学习,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这可能比朋友圈里面赞美母亲、感谢母恩的热烈话题,会来得更加实在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