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 16/100 学习义教课标的解读会(熊璋老师第三讲)

Day 16/100 学习义教课标的解读会(熊璋老师第三讲)

作者: 饭饭_bms | 来源:发表于2022-05-10 09:11 被阅读0次

    现在是2022.5.9,上午9.24,补记录昨天。

    昨天是周日,不过疫情下也没什么休息日之说,上午忙着拿快递分抗原分物资,下午就安心地听完了熊璋老师的报告,晚上运动+看电视,洗完澡和猴子聊天。

    下午报告

    这是熊璋老师的第三场主题报告,每一场内容都有承接和递进,但是相比之前的两场立意高格局大的宏观讲座,我对第三场讲座更有感觉和想法。

    应试、素质、素养

    前半段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素养培养,在我的思维方式里,我是应试教育的学生,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自己也发现背诵、刷题只让我应付了眼前的考试,却没有在大学、工作后带给我很好的帮助,所以我不喜欢应试,尤其不喜欢灌输式的应试方式,所以我从入职开始从事的学科也会避免,会通过先做再学、先做再总结再做的方式去教,所以我自认为我是在朝着素养培养的素质教育这条路上的。但是我也知道,我做的还很肤浅,因为做中学里,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到新的层级,这是我还差的远的地方,就像培训中说的,“素养”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这是教育的责任。

    而对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我觉得老师的解读贴切到位,人文讲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科学讲的是人与自然,信息讲的是人与机器世界,这正好就是三个纬度,而机器世界是工业发展后才开始的新的世界,当世界日益发展,机器会融合进入人的世界,如何对待机器?如何处理自己与机器的关系?如何在使用机器的过程中始终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借助机器更好地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都是亟待我们在课堂中去处理的问题。虽然课堂无法教授所有的东西,但是在学生的心底留下这些问题,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去不断思索和找寻答案,是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做的。

    想到这里,感觉自己对学科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进步,但依旧是比较虚幻的,如何落地还是困难重重。

    如何落实

    后半段讲的是如何在教材、课程中落实素养,这里用了四个词“大概念、主题式、体验性、综合化”,以前理解时,会把它们分开去思考,但是熊老师先后阐述了这四个内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如何承接和最终在课堂实现的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对于大概念而言,这是贯穿在学科中的学科逻辑线,如果理想,甚至可以每一年都在所有的大概念上设计相应的内容来递进学生的理解与认知。

    对于主题式教学,这个概念并不新,不过除了需要体现立德树人、与时俱进外,还需要符合大概念的科学性、学生真实生活的体验性,平衡各种因素,也就是说,主题的产生,不是拍脑袋的,而需要在学科逻辑之上,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问题和情境,来创设学习的主题。

    体验,一直是我自己倡导的,也是我课堂中最喜欢做的,不过未来的体验,需要的不是蜻蜓点水的试一下,而是要带领学生在试一下、再试一下、再试一下的过程中,去提出问题,进而进入到学科大概念的学习上,学生不需要得出大概念的概念表述,但需要在情境体验中,感知这些。

    综合化,这是最难的,也是最后的一环,不以知识为中心,不以孤立的知识为教学目标,也不以一成不变的知识为学习的目标,而是让学生在主题引领下,体验情境,并感受知识的变化,感知知识的多学科交融,但是最终还是要用学科的眼光去看。

    听完了报告,感觉自己懂了,但是却依旧发现很难,如何建构大概念,如何在日常情境中挖掘大概念的落脚点,如何将学习的内容充分融入主题活动中,如何评价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思维水平?思考程度?这些都很难,不过只能继续一步一步边走边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 16/100 学习义教课标的解读会(熊璋老师第三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th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