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初见
会读书的人,才能改变命运

会读书的人,才能改变命运

作者: 书影测量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4-30 16:58 被阅读0次

    我国著名的谋略家鬼谷子,曾经收了一个徒弟叫苏秦。苏秦学了很多年,觉得差不多可以了,就决定出山,想着好歹也学了这么多年,找个工作总不成问题吧。不幸的是,他读书虽多,学问不多,到哪里都得不到重用,只能回家。令他心塞的是,家人也没有给他好脸色看,觉得他靠口才吃饭简直是异想天开。苏秦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感叹:“我拜师学习,埋头苦读这么多年,换不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有什么用啊!”

    听听看,这这句话有没有很熟悉?

    当然,事情还没结束。苏秦抱怨完,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的“读书”,成就一番事业。同样是读书,这次却跟以前不大一样,他找来姜太公所著的《阴符经》日日苦读,揣摩其中博大精深的谋略,并与当时七国的种种利害冲突联系起来研究,刻苦研究一年之后终于成功出道,挂上六国相印,迎来人生巅峰。

    不光是苏秦,现代人读书也经常会被“读书很多,学问不多”这种怪现象缠身。同样是读书,有人读书能受益终生,改变命运;有人一年读300本仍然懵懂照旧,不知所以。是什么造就了这样巨大的差异呢?大岩俊之在他的新书《实用性阅读指南》中给出了答案。

    大岩俊之,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多加公司担任销售,业绩始终名列前茅。他在而立之年,决定独立创业,并依照“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他在正式独立创业之后,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开展了更多的读书、讲座活动,并成为指导教学的讲师。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是他通过读书创业成功的经验总结,也是他从“读书无用”到“读书有用”的心路历程。

    “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姿势?”

    大岩俊之在书中写道,虽然他曾经尝试过一年读300本书,但是到最后读了些什么已经全然忘记,这可以说是大部分人读书的真实写照。不同的是,大岩俊之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悟出了一个道理,读书不在多在全,而是在于把握书中最重要的4%的内容。

    《魏略》记载,孔明在荆州,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一同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只“观其大略”。这并不是说只要粗略的把书读完就可以了,而是要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书的精髓上,强调“少而精”而不是“多而杂”。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构造本身就善于忘记,记住书中所有的细节,对时间和脑容量都是一种大规模的消耗,并且记住的知识也未必有用。

    这个道理可以用一个非常有名的原则来总结,就是二八定律。其发现者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他认为,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所以,书中精髓至多只占20%,大岩俊之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把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浓缩到了4%。比起一页一页地翻看,不如翻开书就直奔这4%的精髓而去。事实证明,这样的读书法成果斐然。诸葛亮借助“观其大略”读书法,给出了一份帮助刘备兴复汉室、谋取天下的战略策划书——《隆中对》。而作者大岩俊之在毅然舍弃书中不重要的部分之后,不经意地发现竟然把握住书的内容了。

    “怎么记读书笔记?”

    大岩俊之在介绍阅读技巧时,曾建议大家在阅读时,以输出作为目标。做读书笔记,是输出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列宁在阅读哲学书籍时写下了大量的批注和笔记,汇编成了《哲学笔记》,该作成为了马列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建议,做笔记时,可以按照下列三步走:

    首先,把握全书的结构层次;

    其次,阅读全书,把书中重点内容折页、勾画、标记或者贴上便签;

    最后,摘录书中重要语句,并记录所思所想,笔记就可以大功告成。

     

    具体来讲,就是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先阅读前言、目录和序言这些集中了书籍要点的部分,对书籍的结构层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根据读书的目标,通读全书,并标记书中觉得重要的内容。标记的方法可以自行规定,比如,用直线勾住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地方,波浪线勾住第二重要的地方等等。为了能够快速找到书中要点,可以选择把这一页的书角折起来,或者贴上便条,便条上写上这一页的关键字,这样就能方便查找。最后一步是摘录原文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做笔记,并不以一定要字字珠玑为原则,想到什么都可以写下来。比方,列宁每读到精辟处,就会写上“非常重要”“妙不可言”等等,而如果读到不认同的内容,则会批注上“是吗?”“莫名其妙”等等字样。无论什么样的笔记,都是大脑接受书中知识后思考的成果,而且,从简单的笔记记起,更加容易坚持。

     

    作者还重点介绍了一种更高级的笔记形式,叫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开发者博赞被时代周刊赞扬,称他“对头脑的共享就像霍金对宇宙的贡献一样大”。

    其实,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也不难,最简单的思维导图只要按照顺序总结一本书的章节,标题和小标题,然后按照顺序整理自己认为书中重要的内容即可。比如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一共五章,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在一张白纸中间,用字符或者图画表示《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然后画出旁支,就像从树干上画出树枝一样,把章节名称写在树枝上。按照这样的循环,把思维导图不断往外延伸,并在新伸出的分支上标注下一级标题或者关键词即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队在阿尔卑斯山上演习的匈牙利士兵在暴风雪两天后还没返回,派遣部队的上尉很担心,以为他们回不来了。但第三天,士兵们回来了,他们说,刚开始以为自己迷路了,但突然有个士兵在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地图。他们很快冷静下来,运用地图,走出了山里。上尉拿过地图看了看,发现它根本不是阿尔卑斯山的地图,而是另一座山脉的地图。这告诉我们,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结果。同样的,读书再多,没有行动起来,也无法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而要能真正行动起来,必须要能够为自己提供行动的动力。大岩俊之通过设立目标的方法,把书中的知识付诸实践,才慢慢摆脱了“读书无用”,而是借助读书走上了创业正规。这个方法论的关键在于,设立正确的目标,把自己和目标之间的差距量化,并落实到每一个可以行动起来的步骤上。

    比方,我看了一本健身类的书籍,首先定下了一个目标:尽快减重20斤。这是不是一个好的目标呢?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给出企业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也就是说这个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预见的、可达到的、同时切合实际并且有截止期限,这个原则在根据书本设立行动目标时也同样适用,所以,我需要修改一下自己的目标:要求自己3个月减重10斤。这个目标非常具体,而且不那么难以达到,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目标。再接下来,就是细化目标,确认需要采取的行动。比如,我想要在3个月之内减下10斤,也就意味着我一个礼拜平均需要减掉1斤左右,为此我就需要开始健身或者控制饮食。这个时候就可以再进一步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健身?”比如规定自己每天做30分钟的瑜伽,减少坐着或者躺着的时间。再具体一点到立刻可以开始的行动,可以是上网买个瑜伽垫,为健身锻炼创造条件等。通过建立这些触手可及的目标,就不至于被困在理论知识或者过大的目标中不能自拔,把书中的知识应用到淋漓尽致。

    古往今来,各种文人骚客都对读书推崇备至,都说书中有“金屋玉颜”,但能不能从书中受益,靠的不是量的堆积,而是方法的把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就像锋利的工具,能从书中挖掘到真正的“黄金”。而会读书的人,自然也不会仰天长啸“读书有什么用啊!”而是身体力行,把知识化作自己的能力,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成就精彩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会读书的人,才能改变命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tt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