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樊登关于孩子教育的一本书,是樊登在众多孩子教育的书籍的基础上,自己总结的一些方法指导,我认为这本书最成功之处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育儿理论中,总结概括了无条件的爱、提高孩子价值感、培养终身成长心态3条支柱,虽然原始的理论不属于作者,但是有了这3个支撑性的框架后,令人感觉比较容易上手实践,因此更愿意拿起来读一下。这也是我听了樊登讲书的介绍后,忍不住赶快找来读一读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别让不爱进入话语体系,进入认知。不要轻易拿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一些奖励的交换,全家都不使用不爱的语言,孩子有任何情况就都会愿意跟家长交流分享。
价值感是一种自尊水平,就是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发现孩子的亮点,并且提出表扬,尽量不用物质奖励的方法,而是要发现行为背后的意义。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背后的优秀品质予以表扬肯定,比如表扬孩子自律、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任务。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平等的感谢,去对待孩子的行为。比如:感谢你在车上这么安静的做自己的事,让妈妈有了休息的时间;谢谢你帮妈妈收拾好了东西。通过感谢,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终身成长就是把关注的焦点由结果转移到过程中来。多多关注过程,结果其实往往是水到渠成的。不要进行评判,正如史蒂夫.柯维讲过一句话:我是来帮你的,不是来给你打分的。完全适用于孩子的培养。表扬孩子的时候,也要更多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终身成长的核心是:学习了没有?进步了没有?有没有变得更好?作为家长不要有急于求成的心态,要注意、欣赏发现孩子的成长,也能包容其中的 一些错误,比如作者举例子:对于刚学加减法的小孩,我们可能会觉着别人的小孩算错了“2+2”是很萌、很可爱的事情,觉着很正常,但是一旦是自己的孩子,也许就觉着焦虑,心想这么简单你怎么还不会。家长也需要树立成长性的心态,当你开心地学习,积累进步,从挫折中学到经验,才能在孩子身上看到同样的优点。终身成长与钝感力也是联系的,不要对别人的评论、评判太在意,受影响。把自己的核心集中于:学习了没有?进步了没有?有没有变得更好?
要注意我们的话语体系。这个也是作者在全书中多次提到的一个理念,甚至是实践教育理念主要的方法,语言是思维的先导。作者讲:我不但觉察我自己,还负责沟通和训练家里所有人的语言。不能出现不爱的语言,不能使用负面消极的语言系统,比如我做不到,我不行,总强调自己做不到这种负面语言,就是反复暗示告诉自己做不到,慢慢你就会相信自己真的做不到了。
一些综合运用的案例,对于解决家长在日常的与孩子交往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在学习上要培养孩子自己管理的自驱力。人最重要的力量来自他的内心,我们要认同孩子能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对于孩子因成绩不好,家长被老师约谈一事,作者讲人学习的过程就是犯错的过程,要有一定的包容度,而不是老师一约谈就紧张的要命,那你做他的父母和做他的同学有什么区别呢?对于陪伴孩子写作业的事情,不要一直在旁边监视,不断指出问题,这里作者举了个学过开车的大人都能够理解的例子:假如你学开车的时候,你老公就坐在你旁边,不断说:快快,打灯,踩离合,刹车,慢点。他这样指挥会有助于你学会开车吗?你是什么感受?——这里蕴含的重要的是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理念,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高自尊感,在错误中不断吸取经验进步。
关于孩子在学校被欺负的问题。第一,不要轻易定义“被欺负”这个词,有些只是孩子之间的玩闹,孩子的适应性是很强的,有些只是家长过度关注和操心了。想想家长小时候的经历,也许都有些所谓的被欺负的经历,有时候很正常,让他慢慢过去就行。只要不是校园霸凌就行。内向的孩子有时候愿意吃点亏,是没有太大关系的。第二,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只需要告诉他:如果遇到了困难,爸爸妈妈会给你做坚强的后盾,你找我们求助就行。这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对于孩子被打了,作者不鼓励简单的“谁打你,你就打他”的方法,如果都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法治了,而且孩子也不一定打得过对方,就会演变成打架。而且,正像在成人社会,不要和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拼命,有时候遇到烂人,吃亏了,忍耐一下躲开他就好了,我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第三,对于此类问题,家长不要对孩子要求太过完美,比如希望孩子外向一点,能够霸气一点,不受欺负,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当孩子太外向霸气不受欺负的时候,家长经常需要担心孩子出去闯祸了。有一个禁忌:当孩子被欺负了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雪上加霜说:你怎么这样?被人欺负都不敢还手?这个只会让孩子感觉更加内疚。第四,对于善良的孩子,更应该多去鼓励他身上闪光点,当他表现出勇敢的时候称赞他的勇气,让他自信,获得成就感,他的自尊水平就会越高,就不容易被人欺负了。——这里蕴含的重要的是价值感和无条件的爱的理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