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杜婉公众号。
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该是“成功人士必读的五本书”、“村上春树推荐的十本必读书”、“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不过为了避免有朋友觉得名不副实,后悔打开了链接,还是决定用一个中规中矩的标题。总想让别人获取像我往常期望的那样:败絮其外,金玉其中,好过用标题党引诱别人,读了文章却没有收获。
读书这件事向来都是各取所需。你推荐的书别人未必喜欢,他喜欢的书你未必会读。所以,有些朋友让我推荐书,有时候我有点心虚。我读过的书是经典文学类占据大多数,他的阅读史里关键词都是《三体》、《诛仙》、《杜拉拉升职记》、《马云说创业》、《总裁娇妻》、《吸血鬼日记》……这就被动了,说自己没读过这些书,视野太狭窄,说自己读过,等于小孩说狼来了。这种谎话如同一次性针管多次注射,用多了怕是会细菌传染,弄得其他人也要排斥读过书的人。
早期的文学启蒙还真是受了畅销书的诱惑。
就说饶雪漫,哪个女生没有喜欢过她,在十四岁到十六岁?人生所读第一本小说《李白传》只是一种奔经典的崇拜而去。第二本就是饶雪漫的《糖衣》了(真正接触到良心的读物),青春少女如何在那一片多愁的天地里同自己抗争,真是读到臣服读到醉。这一迷恋就是五六年,饶雪漫、雪小禅、郭敬明、金庸、明晓溪……通通机关枪扫射,一个也不放过。十多年了,还记得饶雪漫喜欢将少女的爱情写得残缺而破碎,很少给她们完美的结局(喜欢饶雪漫的一个原因大概是她的女主都不会太豪门娇女,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少女)。丁当爱着一个男孩子,为了他,从一个学渣成为学霸,最后终于并肩在同一所大学,没想到男友得了不治之症。雪小禅笔下烟一样的女子最终沉沦在生活的细碎中(宝梨),那些曾有的明媚,最后都淹没在柴米油盐中。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大概也没摆脱一个“虐你至死”的情节模式。后来,我们仍然在想,人,其实是一种骨子里生来就有一种贱气儿,就连读书,也得找那些有受虐滋味的书来读。这在美学里面有个令人欣慰的解释,据说,读书的快感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字情节至美至纯,一种是情节至虐至惨。痛也是一种阅读快感,这已经牵扯到悲剧理论。
有段时间,非虐不读,如果提前知道是一个大团圆结局,读下去的动力会突然被削去一半。心里似乎觉得只有悲哀、压抑、分裂、煎熬才是人生唯一真实的事(导致读巴金的书,只对《寒夜》感同身受的多)。
有多少人怀揣这样的梦想,占据一个书房,各类书籍塞满书架。闲暇下来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少年时期的梦一直都是如此。以为笔一只,诗两行,便是人生的极致了。等到这一天真正实现才明白,万千的路,才走了开头。
读书只不过是人生大事中的一种,但,如果缺了这一种,的确是一大憾事。
在高中和大学的一段时间里,我进入了疯狂阅读的阶段。大学的寒暑假基本都淹没在书海里,有一次还书,抱不动纸箱,是爸爸扛着书箱同我一起去。有一次暑假,《静静地顿河》只借到上、下,而没有中,管理员拒绝了我的请求,只是因为我拿着舍友的几张卡来借书,他们以我的书卡来路不明为由。气得我站在楼道哭鼻子,还碰到了文学理论老师(老师肯定觉得怎么这么大的孩子了,多大的事,还哭上了)。其实,管理员早就认识我,并且知道我一直都是六张图书卡去借书来着,那天不知她们何苦为难我。
大学四年只得过一个自己认为具有含金量的证书,图书借阅先进个人奖。
大学读书最多也最丰富。终日躲在图书馆里,为了能安心读书,甚至拒绝一切人事往来。包括班级活动和一些连老师都要看几次下课时间的课,对于大学许多下棋、校卫队、大合唱活动的定义都是荒废时间。这些五花八门的社团活动价值被否定以后,就可以心无旁骛地读书了。也正因为这种一意孤行,终于摆脱了俗事缠绕。
好书,要慢慢读。读的书多,肯定会遇到很多好书。有些被奉为经典的书未必就适合在那个年龄段读。我记忆中最为汹涌的几本书,其中之一大概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本来对病秧子写书没什么兴趣,读书真的能矫正偏见。进入《追忆似水年华》,一段时间都沉迷在那种过去、现在不断跳转的时间叙事技巧里,枝叶弥漫的叙事情节怎样铺展,往事如烟的人生如何被记忆重新点亮,一切都缓缓进入我心。读好书让人怀疑人生,然后我便想到是否多愁善感的富贵作家只有病了大半生才会写出这样细腻、别致的文章来。这不就应了那句话,作家大多人生悲苦,只有挣扎过的体验才能深入骨髓和血液,再流诸笔端。
莫言也算一个,读莫言基本是一气呵成。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可以一口气读完大叫“痛快”的,虽然通览全部作品,不免觉得他对文字太过铺张浪费,可是行文总是有利有弊的。这种浪费又造成另一种美学盛景:汪洋恣肆、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在中国很少作家把小说写得像草书,莫言便是小说草书化的领军人物了。其实,莫言并非我读到的第一个现当代作家,反而倒差不多是靠后了。正因为如此,才对他偏爱有加。从陈衡哲、冰心、鲁迅开始,一路经过老舍、巴金、张爱玲、钱钟书、王安忆、张洁、张玮,没见过那个作家像莫言这样让文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的。读了莫言,第一感觉就是以前那些作家怎么都那么拘谨呢?总是束手束脚,闺阁绣姐似得,而莫言如胡人铁骑,一路席卷而来。文学儒雅、正经的面目被捣腾得一团模糊。
如果论感觉,可以讲个十天十夜,无以穷尽,但这只是一种心理感官上的刺激。只有抛开这种表面繁荣,再更深入探析,才能真正明白一本好书的价值。《丰乳肥臀》是莫言最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一本书,从思想张力来说《蛙》应该更具代表性,至于《生死疲劳》、《檀香刑》、《红蝗》、《酒国》、《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一系列长中短篇几乎是对历史的神话性演绎。《蛙》涉及到历史同人民之间的分裂,涉及到政治对伦理的控制,人性受到压抑,主体无能反抗的中国事实。《蛙》是莫言最具张力的一部小说。以生育自由为线,深入现代中国,人民生的自由和权利遭到历史政治的剥夺和压抑,一切反抗和呼救都显得绵软无力,主体在对抗历史和政治压制时,如此脆弱、被动。《蛙》真实呈现了半个世纪以来当代中国人民所生活的政治环境和中国国情,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历史素材。
卡尔维诺自然也要说一说,意大利的文学艺术本就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作为早期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其文学的繁荣是必然。而意大利的作家里,接触最频繁的应该是卡尔维诺(阅读上的接触)。刚开始读《在冬夜,一个旅人》觉得很是诡异,一个作家为何不好好隐藏在叙事之后,还时不时跳出来跟他的主人公以及读者进行坐以论道。这种跳出常规的叙事令人激动不已。后来的《三部曲》以及《美国讲稿——千年文学备忘录》更将卡尔维诺的哲学性、思辨性的睿智凸显出来。《分成两半的子爵》,讲述战争将子爵劈为两半,好的一半是一个道德上的完美好人,坏的一半是一个到处杀人的恶人。他们同时爱着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却并不是完全爱那个好的一半,也并不完全排斥坏的一半。只有当他们重新合二为一时,姑娘才真正接受他。
人生在世被要求做一个没有任何恶的好人,人的完整性处处遭到剥夺。卡尔维诺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必然具有两面性(善和恶),承认这种两面性才是承认人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的前提,而非剥夺人的天性,使其残缺。
《黑羊》,讲述一个道德完美的好人进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有偷盗的风气,但这种偷盗是以一种循环的方式进行,甲偷了乙的牛,乙偷了丙的羊,丙又去偷甲的狗,他们之间有一个完整的偷盗链条。自从这个好人进了村子,他坚持绝不偷盗的原则。结果别人偷了他的东西却发现他对别人的物品毫不觊觎,他很正直,很完美,也很让村人讨厌,因为他不遵守这个村子的规则,扰乱了大家的生活。卡尔维诺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绝对的形而上“正义”“正直”“善良”“自由”的世界,这些词汇的出现只是为了维护一种既定的秩序,秩序大于形而上的意义。因而,破坏现存秩序的人尽管掌握真理,也有可能遭到集体驱逐。
总的来说,西方文学重宏大,东方文学重历史和神秘,东方文学不得不提的应该是日本。日本不得不提的三本书《源氏物语》、《雪国》、《个人体验》,能够代表日本人物哀文学气质的是《源氏物语》,《雪国》是日本古典美学的集中体现,《个人体验》则表现出日本文学向人性深处无限触摸的心理探幽传统。
日本文学较多自传性的文学作品,较少反抗精神的作品,也更少托尔斯泰式《战争与和平》这样卷帙浩繁而又场面宏大的作品,比起欧洲《荷马史诗》式张扬,日本人内敛的多,即使写将军和战争的《丰成秀吉》,写家族故事的《细雪》(司马辽太郎)也并不铺张场面,仍然十分节制笔墨,从一个人物的心理开始展开,所谓,小处着墨。从精神上来说,日本的文学创作十分精微。像《我是猫》这种幽默作家,在日本并不多,写完《我是猫》,到了《三四郎》,夏目漱石又变得节制而冷静,幽默因素全无,重归日本式沉静和幽微。
日本文学的堕落气息较为浓重,这已经不仅仅是物哀美学的缘由。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堕落青年形象应该是所有国家出现频率最高的。即使文学大师川端康成,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人物,包括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和村上龙的《无限接近于透明蓝》。其中的人物不仅堕落,而且心理扭曲,难以接近正常社会,也难以维持人生的希望。这种堕落气息有一段时间在中国很火,但中国人的昂扬和儒家的出世思想使其很难彻底接受这种文学风气,所以,通观百年文学发展过程,除了几个早期留学日本的作家,也没什么人去真正模仿他们的创作。郁达夫的《沉沦》被很多大学生认为太“变态”“无聊”“缺少阳刚之气”,只有理解了日本文学的发展史,甚至日本人的心理构成,恐怕才能真正读懂郁达夫式沉沦之美。
一开始以为海明威是日本人,那时候还没开始读海明威,仅凭名字去判断人物的国籍,因为美国人一般是杰克,比如杰克伦敦、罗伯特、凯瑟琳、玛格丽特什么的,俄国则是安娜、微卡、加莉娜或者沃伦斯基、维克多、瓦列里,三个字和四个字的不是中国就是日本了,读完海明威有一天突然发现海明威是美国人。一个人突然发现自己犯了这么一个天大的错误,感到真是罪孽深重。
日本人独爱物哀沉沦美,为何会诞生海明威这样的刚强汉子?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我的天,海明威压根不是日本人!这是我多年来一个心结,羞于启齿,直到有一天听到一个同学说莎士比亚是个女生,在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中,才有了心理平衡的感觉,终于可以五十步笑百步。
不过,如此一来,内心还是有点小小失落。如果海明威真是日本人,那也正好弥补了日本文学这方面的缺失,岂不完美?
几乎所有挑战、冒险、勇敢、有征服欲和赴死精神的男人都诞生在美国文学里,即便是美国的女人,也都有这样的劲头。出海八十次的桑迪亚哥(海明威《老人与海》),只因为几年前被一条鲸鱼咬断腿,三年以后又回来和鲸鱼大战三天三夜,直到杀死鲸鱼为止的莫比.亚克(麦尔维尔《白鲸》),即使女性,在面对家园失落时也勇敢无畏,重新创业,再度起家,如从不认输的郝思嘉(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美国人的勇于开拓和冒险精神,追求征服感的气质的确是独一无二的。
美国文学的另一种风格是幽默,美国式幽默即便是在刀剑相向的场合,也自然而然。这种幽默的源头其实是英国,作为英国的早期殖民地,美国文学中的幽默感有一定遗传基因的。
俄国文学中人物性格偏于粗犷,较能代表的应属《静静地顿河》,能征善战的哥萨克们身上流露着俄国人特有的血性。俄国贵族少了这种粗犷多了一种浮华、虚伪的气息,如弗洛斯基和卡列宁一家(《安娜.卡列宁娜》),俄国地主具有某种狡猾和残忍的掠夺性特征,(果戈里的《死魂灵》和屠格涅夫的《木木》),总的来说,俄国人气质里流淌着一种刚性,这种刚性比美国人正直,美国人的刚性更多地表现在开拓、探险、征服土地方面,俄国人的刚性表现在反抗压迫时的骁勇和面对残酷时的忍受能力。
民族性格和地域也有一定关系,远居北纬50°的国家,地域条件极为严酷,严寒的冬季漫长难忍,在俄国的民族史中,开拓疆域和土地实在是一件需要艰苦奋斗的事情。故而,行成了其坚韧的民族性格。
法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国家了,不光是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国家,而且也是文学家性格最鲜明的国家。比起日本文学家独爱一隅,法国文学更具多样性。不仅有雨果这样关怀“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良心作家,还有准备给法国历史制造画卷的巴尔扎克,更有沉湎于时间之流,感伤不已的普鲁斯特,大胆挑战的波伏娃,以及独辟蹊径的杜拉斯。法国文学实在是堪称辉煌。
巴尔扎克是法国人特别感的作家,一个民族如何在世界上美名远扬,那可能得看它占有那些资源。一个专门书写自己国家历史的作家,并且下决心做到“拿破仑用剑完不成的,我要用笔来完成。”其雄心壮志可见一斑。吹牛拍马谁都会,然而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并不多,一生写下《人间喜剧》共包含91部小说,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美中不足的是,巴尔扎克的小说基本重在重现,内容丰饶,却显得粗糙。
杜拉斯的创作意义,杜拉斯的小说一向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广场》最具代表性,几个人物由点到面最后构成了小说的情节),放弃了传统的情节结构,以记忆来讲述故事,积压的思念情绪、绝望的爱情基调、孤独的内心世界终于成就了这部著作。一个法国少女和中国贵族青年之间的异国之恋,以思念为始,以悲剧为终。感情饱满,叙事腔调叛逆,人物精神孤独,极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这是一种极容易为女性作家所运用的写作模范,不再拘泥于严谨的情节架构,但却被中国小说作家王小波拿来,同样的手法,出现了《黄金时代》,同样堪称经典。
说起女性的写作,不得不说萧红和迟子建。两个黑龙江女作家,都擅长小说抒情性的写法。其实,杜拉斯写小说,抒情气氛也十分强烈。这可能是女性作家所擅长的,故而,萧红成了著名的散文小说家。萧红曾言自己不相信写小说一定的遵循什么原则,后来在《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中,她的小说主张十分明白。那就是散文诗写法,抒情性情感基调,悲凉肃杀的环境气氛。纵观欧美文学史和东方文学,很难找得见几个像《琥珀》和《荆棘鸟》那样能够驾驭宏大结构和重大题材的女性作家。女性作家的写作方向较偏向于杜拉斯式风格,即便是早期的英国勃朗特三姐妹,也同样更多倾向于小说的抒情风格。
法国有一个极有格调的作家——彼得.梅尔,他写出了普罗旺斯游历的一些记忆和法国普罗旺斯小镇的风情,彼得.梅尔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关于普罗旺斯,如果看多了《奥赛德》式战争片和《神曲》鬼故事,如果厌倦了托尔斯泰式卷帙浩繁的《战争与和平》,如果对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感到云里雾里,对艾略特的后现代寸草不生的《荒原》感到迷惑不解,请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和梅尔的《普罗旺斯的一年》,这里没有小说和后现代,这里没有人类和硝烟,这里只有美酒、小镇风情和茴香豆。
无论梭罗的小屋还是普罗旺斯的一只狗,那里的风景都使心灵疲惫的人想长眠不起。摆脱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式旧贵族的颓废感,在普罗旺斯重新找到生命的格调,这既是逃避又是回归,回归到心灵的宁静。
本想再介绍一些作品,不过这样阳光晴好的下午,森林公园有草莓音乐节,狂欢人群里需要我的身影,所以,其他作品,改日再议……
有喜欢的作品,欢迎友友在留言板留言,附带一点内容解释,小编感激不尽。好的东西记得分享给大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