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拒绝鸡汤,我们需要真相。
<01>
大都市——逃离还是坚守?
很多人会有个疑问:到底是在大城市苦逼的生存,还是回老家更加舒适的生活?
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个城市的发展上线和下线:
城市的发展下限取决于该城市的基本面,包括人口的数量、人口平均素质以及城市交通建设等方面。
城市的发展上限取决于该城市的想象空间,包括该商户高收入行业的发展情况、城市的奢华感,高大上的体验以及纸醉金迷的味道,就是让富豪精英有除了事业之外留在该城市的想法。
以我熟悉的南京为例。南京的下限无疑是比较高的;但上限却是有限的:与北上相比,就算有奥体,也还是缺乏奢侈感;南京的高收入产业基本是软件、电子、外贸等,算不上高端行业,创造出中产容易,创造高收入人群比较难。
前段时间看到美团外卖部的负责人离职了,1987年出生,第10个员工,底薪1500,在美团干了5年做到了外卖部的老大。典型的屌丝逆袭,基本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而且这5年的人生阅历,直接奠定了人生的高度。
这些,在南京基本没有可能。南京的发展上限,可能也就是进入银行,熬15年做到中层;或者自己做点工程小生意,成不成可能还得看家庭关系。
身为二线龙头的南京尚且如此,三线甚至小城镇的生活差距更大。
“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是青年人永恒的话题,有一篇文章《逃离你终将衰落的家乡》在朋友圈广泛传播,文章中写到:未来几十年的中国人口是负增长的,以各省人口流动的大数据为依据得出:在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大都市将毫不留情地吸干周边地区的血液,以便自己能够生存,这是年轻劳动力自己用脚投出的结果。就像今天的日本一样。全日本人口都在减少,无数村庄城镇衰亡凋败,只有东京和大阪都市圈繁华依旧。
现在的你这有选择(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假如你最终选择留在了一个生活安逸风景如画的小城镇上,你也许会幸福地过完一生;但在你的子女到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可能他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逃离他们终将衰落的家乡。
当然留在大都市的你,如果不够努力,最终还是被挤到灰暗的地下室,脏乱的出租房,直到精疲力尽、梦碎的那一天,你一样会收起行囊,滚回家乡;然后你的下一代再背起行囊,逃离家乡。
<02>
教育——底层放弃,中产焦虑,上层传承
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阶层的隐秘再生产的途径。
底层放弃教育: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寒门越来越难处贵子。想俞敏洪这样出身寒门,通过教育考入一流大学,然后晋升中产,又通过创业跨入富人圈的越来越稀少。
当然,这种现象是无法逆转的:当中产和富人投入大量的资源在教育上,留给底层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少。
龟兔赛跑,如果兔子拼命向前跑,乌龟又怎么能取得胜利呢?
于是,绝望的底层高喊“读书无用"。当底层社会放弃高等教育这个中产阶级的孵化器,将世代都是蓝领个人,很难再实现阶层的流动。
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寒门学子,努力是你唯一的宿命。而且,成功真的不是一代人的积累。
中产重视教育。高等教育是中产阶级的孵化器,多数第一代中产来自于高等教育,他们历经艰辛,挣脱了家庭出身的束缚,从同伴中脱颖而出,来到了城市。他们掌握了一技之能,在城市安身立命、生儿育女。他们能传承的不是财富、权力,而是对知识的的敬畏、对教育的重视。
同时 ,中产也是最焦虑的,即使已经跨入了中产,内心依然悬着达摩之剑——中年返贫、中等收入陷阱。这种焦虑促使中产更加重视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够继续接力,向更高的社会阶层跃迁,为此他们不惜重金。因为他们知道,与上层社会相比,他们的孩子输不起,一不小心就会滑落到底层社会。
对于穷人来说,多一个子女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没有任何顾虑。至于富人,就更愿意生育孩子,通过孩子来传承自身的财富和权力。偏偏中产摸爬滚打,夫妻双职工,一个娃带得够呛,两个娃就要人命了。
富人当然也重视教育,而且比任何人都重视,只是富人可以通过金钱和权力让子女享受最好的教育,他们不用让孩子挤高考的独木桥。同时,上代的优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放大和强化而传递给下代。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甚至开玩笑说:“我继承了我父亲一半的朋友。”
<03>
你会成为英雄吗?
顶层操控规则,中层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连被剥削的价值都不再会有。
在阶层尘埃落定之前,又有谁甘心自身所处的阶层呢?
BC的一个纪录片《人生七年》:选择了14个孩子,从7岁开始记录生活轨迹,每隔7年记录一次。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上流社会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阅读《金融时报》、《观察家》的习惯,他们明确的知道自己会去顶尖的高中、顶尖的大学,然后进入精英的圈层;后来他们变成了企业家、进入了政坛。
中产阶层的孩子:有自己的理念,崇尚追求普世的理念;后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是中产,也有个别滑落到了底层社会。
底层社会的孩子:小时候就把“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愿望;后来他们中的多数变成了瓦工、司机、保姆。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这个纪录片中还有一个孩子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Nicolas,一个农夫的儿子;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变成了大学教授。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挣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
问题是:阶层正在加速固化,你会是这个英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