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司考后,我赢得了什么?
一早就被一朋友的微信惊醒,法考机考成绩173分,差7分。哀嚎一声,这个被我蛊惑的参加了法考的可怜人该有多恨我?不敢深想。
见面后,我总想远远地绕道而行。没想到我这女汉子一样的朋友,主动地和我聊到自己的痛点:败就败在新出的监察法没重点准备。我问她,还考不?她嘿嘿一笑,明年再虐一次。原来自虐也上瘾。她说,不,感觉很充实,很幸福。突然想到柴静就说过:什么是幸福?进步就是幸福。
2017年9月16日-17日,36岁的我全程参加了为时2天共计12半小时的末代司考,那绝对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大考验,以至于时隔一年,我还记忆犹新:混在一群90后的考试大军里,很大的伤感是来自于胶原蛋白的流逝,再好的化妆品也掩饰不了自己不是90后的事实。进入考场坐定后,放眼望去,隔壁居然坐着一老者,花白的头发,还戴着一老花镜。总算找到参照物了,心里平静多了。开考后,虽然我也曾挑灯夜读了两百多个日日夜夜,虽然我也曾走火入魔般地看了1米多高的教材和辅导资料,听了等同于3个延禧攻略长的视频课程,但看到试卷的那一刻,脑中所学瞬间都化成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更可气的是,每堂考试,总有那么几个骨骼清奇、脑力过人的年轻人提前交卷,带的大家陆续离场,最后总剩下我和那位老者在并肩作战。当卷四考试终结铃声响起时,我随着人流走出考场,感觉一片眩晕,摇摇晃晃了好几秒才站定,心里嘟囔了一句:什么老当益壮,全都是鬼话!
接着我平静地等待着11月份成绩的揭晓。成绩揭晓的那天,看到总分373分时,我的眼睛居然一片湿润,这是距18岁高考后我最倾情投入的一次考试,我甚至把这样一次别人看来很普通的考试当作了一次重启自信的仪式。
参加末代司考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简直是弱爆了:27岁结婚,从南方远嫁到北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全然改变,老公成了我唯一的依靠。在单位我是一个全无存在感的人,在家里似乎也不能独当一面。什么“才华”“梦想”“自由”这些充满理想主义光环的字眼我早已不再向人提及了。每天我接送孩子、上下班、辅导孩子、陪他玩,每逢节假日,我和老公陪孩子玩、辅导孩子,购物吃饭,日复一日,如此而已。这难道就是“岁月静好”吗?想着要这样过完30多岁、40多岁、50多岁……一阵虚汗。
王小波说:“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是的,活到35岁,突然决定要参加司法考试,这动力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和他人对自己无视的愤怒。成绩揭晓后,首先震慑到的是我老公,他一直否定打击并坚定地认定我过不了,因为他作为一个法律人为此奋斗了两年,而且是全职+无孩状态备考。其次是震慑到我单位上到领导下到普通的同事,刷新了大家对我的认知:哦,原来那个默默的人也自带了能量。虽然说人活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但确实需要别人的肯定。
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虽然很痛苦,但全身心地付出后确实收获了充实和幸福感。想想当年咱们每个人是怎么经历高考的,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很多人一生也只有这一次刻骨铭心的回忆。生活的趣味就应该是不断充实自己的世界,当自己变得优秀了,现在所烦恼的事在未来的自己眼中看来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事。谁说结婚生子后,女人的正道就应该是相夫教子?老公有老公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快乐,谁也不能代替谁去感受快乐和悲伤。特别喜欢一句话:“所有的女人,终有栖息之地,不是他人,唯有自己。”我只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通透、优雅、自由而已。末代司考后,我发现只要去做,勇于去做,坚持去做,哪怕不能达成目标,也能接近目标,这就足矣。
一年过去了,考过了,没辞职,没当律师,表面上看生活没太大的变化,但我知道只要我心中有所爱,定要倾其所能地靠近一次,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无风无浪地活着了,只要还有想法,就非得弄出点动静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