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觉得目标感不完美,一个人的意义感,不是单纯靠“诗和远方”就能成就的。”
这句话是非虚构主义作家黄灯,在《十三邀》的访谈里说的,很震撼我。
周日看完这一集纪录片,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就是目标感太强了,总是奔波在“完成任务”的路上,觉得自己的体验太单薄了,但总找不到原因。
那一刻我才明白,一个人一定要去追求意义感。比如我现在做考研复习,不能只把眼睛盯着那一纸录取通知书,而是在复习的整个过程中,去寻找多元意义。
学习《教育心理学》,在脑海里架构起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同时,我能否运用这个体系去分析一些东西,或者指导我养育自己的孩子?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我建构起来文化的体系,知道了好多我曾经不知道的华夏文化,我有没有停下脚步,为这些精神产物而自豪,为自己作为一个华夏儿女而骄傲?
学习《外国文化史》,了解了世界文化从古至今是如何发展的,学习到曾经一知半解的概念,我是否很开心?
比如学习了哥特式建筑和古罗马建筑风格,我以后走在异国他乡的教堂之间,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审美认知?
我觉得答案都是:是的。
只有意识到了意义感的重要性,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这份快乐,是学习内驱力的源泉啊。
很感恩自己和这一集纪录片的相遇,从此我望着自己收藏的那么多纪录片名单就释怀了。不再有“我还有这么多记录片没有看呢(我还有这么多任务没有完成呢)的未达目标之压迫感。
取而代之的是:哇,我的生命里又多了一次和优秀作品的美好相遇,它启发我思考,让我更完整地认识了自己,是一次有意义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