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后来,老爸和大伯都读书考上了学校。
毕业以后都参加工作了,这条件才算是好起来了。
可是,大娘因为大伯在省城上班,怕时间长了大伯不要她。
硬生生的把大伯拉回了农村,就这样大伯本来的城里人(那个年代能考上学校的孩子不多,再说大伯要是在省城,那工作可比老爸工作好,要是一直在省城上班,大伯现在退休都得开一万多块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三姐后来给大伯找过,不过三姐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知道怎么办的事情。
大伯这个工作彻底泡汤了,什么政、策也享受不到了。
自从老爸结婚以后,家里的生活逐渐的又好起来了。
因为老妈能干,而且老妈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
看谁可怜就帮忙,看谁没有就搭把手。
四叔结婚的时候,四叔还在部、队当、兵呢。
结婚以后,四叔就回部队了,第二年大妹妹降生,四叔不在家。
孩子没有奶水,一百来天的孩子饿得哇哇哭。
四婶用土豆烀熟了,然后碓成糊糊喂大妹妹。
老妈去前院看孩子的时候看见了,问四婶喂孩子的是啥?
四婶脸通红,说是土豆烀熟了碓的土豆糊糊。
四婶不好意思和老妈说,毕竟她结婚才不到一年。
和老妈还不是那么熟悉,不是那么了解。
老妈说她,“你这不是霍霍人吗?这么小的孩子能吃土豆糊糊?上后院我给你几碗面,拿回来炒熟了给孩子冲面糊糊。”
老妈说话办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一边说一边回家给四婶擓白面。
奶奶跟着屁股后面问舀白面干啥?老妈说是给四婶喂孩子。
奶奶不吱声了,因为爷爷奶奶这一辈子就是不嫌乎孩子多。
别看是二爷爷家的孙女,但是在奶奶的眼睛里都是她的孙男娣女。
这也是爷爷奶奶喜欢老妈的原因之一。
因为,在我们这个家族里面。老妈就是那个顶梁柱。
只要是谁家里面有困难,都找老妈。
什么那支人脉的爷爷奶奶家的叔叔姑姑们结婚,要做衣服和被子的。都少不了老妈的身影。
什么叔叔姑姑们相看要做饭炒菜的,那更是老妈掌厨。
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叔结婚之前的一年,因为前院的房子实在是太破了。
爷爷奶奶就说,今年秋天的时候托坯,明年开春把房子给翻新一下。
然后春天的时候开始重新盖房子,因为原来的房子屋里小,根本就住不开。
这四叔订婚了,要是结婚了,首先住房就是问题。
怎么也得四叔自己一个房间吧,还有二大爷和老叔老姑。
老姑也大了,不能在和两个哥哥睡一个房间了。
这样一来就得四间房子,一个厨房。
于是,爷爷给他们翻新的房子是五间房,而且前后是七米半。
一直到现在,四叔家的房子几次翻新的情况下,都是前后跨度七米半。
就说爷爷这老头的眼光多长远?
我记得,老姑和老妈在我家做饭,那个年代没有啥吃。
老妈用粘高粱米磨的面,然后蒸的高粱米面的豆包。
在那个年代这就是好东西了,盖房子人多,生产给出劳力。
几天就盖完了,所谓的盖完了就是房子上搧上草就完事了,里面外面的抹墙都得是自己干。
四叔不在家,大伯,老爸和二大爷哥三个起早贪黑的干。
老叔和泥,给挑泥。哥四个合力干活。
就那个年代,爷爷奶奶领着这几个孩子是真能干。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要是爷爷奶奶活到现在,看见这哥四个还是这样的和气得多高兴。
现在,老爸不在了,这老叔说没也没有用了。
剩下大伯和四叔哥两个都不说话。虽然这不愿大伯,但是就剩下他们两个了。
四叔可能是在外面当过兵,见过世面了,就有点高眼眶看人。
谁有钱,谁是好人。谁有势力,巴结谁。
他和大伯生气不是因为这个,是因为他自己的姑娘儿子。
大伯老了,地种不了了。然后这两垧多地就想往外承包。
以前是老叔家种地了,四叔在里面使坏。
说是别的屯子都便宜,就他们屯子贵。
几个老叔和范相信了,范来找大爷,说是便宜点他还种,要是还是原来的价格他不种了。
未完待续
墨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