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15:道之炫美

《中庸》15:道之炫美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1-15 22:33 被阅读0次

《中庸》15:道之炫美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天地之大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人却仍然会有不满足的遗憾。所以信从、持守中庸之道的君子,往大处讲,天下之大也不足以承载;向小处讲,天下没有什么能再为分割、剖析。《诗经·大雅·旱麓》中讲“雄鹰振翅在高天,游鱼潜跃在深渊”,说的便是中庸之道上达于天,下及于渊。君子所信从的中庸之道,发端于普通男女,达到纯然的至高境界,却能昭显于整个天地,无所不包。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天地之间,总有种种的不如意和不满足。这种种的不如意和不满足里,又有多少是有道理好讲的呢?钱钟书的《围城》讲:“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有段经典台词:“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白米饭,红的却是胸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不理智者有不理智者的不如意和不满足,那些理智的,也好不到哪里去。有人怨憾生不逢时,有人抱怨自己未能生于富贵人家,有人感叹生命无常,有人抱怨好人无好报,有人骂夏天太热,有人又说冬天太冷。天地之大,无奇不有。怨憾者在其中,苦于不得解脱。

道之炫美恰在于此,天地尚且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反倒是信从、持守中庸之道的君子,凭借中庸之道化腐朽为神奇、化戾气为祥和,解决了天地都无法化解的怨憾。中庸之道,就其大处说,其大无外,以至于天地也无法承载;就其小处说,其小无内,天下不能再为剖破、析分。就其发端和普遍程度讲——“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就其高深与精微而言——“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一、小大之美

君子信从、持守的中庸之道,说到底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常情、常理、常道。就其小处来讲,“高僧只说家常话”——没有什么比普通的家常话更深入人心的了。我们身边的高人,往往是把眼前人、身边事照顾、落实到极致的人。他们从不好高骛远。孟子当年讲,即便圣贤如尧舜,虽然有爱天下人的心,因为一时半会儿无法让仁爱惠及每一个人,这种情况下, 他们也是从仁爱身边的亲人、贤者入手,一步步才推展到万民的。

什么是“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说到底就是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常情、常理、常道去面对自己当下可以做的最小的、不可再为剖分的事情。坚持做小事情,把小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

什么是“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说到底就是依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常情、常理、常道,足可支撑起人之为人的全部理想。小到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平天下,没有什么是依凭中庸之道不能泰然处之的。

二、高远与深刻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出自《诗经·大雅·旱麓》。戾是至,也就是“最高”的意思。至高莫如天,而鸢之飞至于天。至深莫如渊,而鱼跃在于渊。

中庸之道高远可达于至高之天,如鸢之自由翱翔;深刻可达于至深之渊,如鱼儿之悠游自在。中庸之道上昭著于天,下昭著于渊,化育流行,充满宇宙,无所不包,无所不在。

三、日用与至德

中庸之道,日用于夫妇相处之道,说到高妙处,便是孔子所讲的“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却很少有人能长久地实行它,即便是圣人,也有心向往之、力不能至的时候。

中庸之道的日用可以达到天下人“日用而不知”的程度,而作为“至德”,又是连圣人都难以穷究、抵达的。孔子当年讲:“我欲仁,斯仁至矣”,中庸之道也是如此,只要人愿意信从、持守,他就在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无处不在。只要愿意修,便总有更为纯粹的“至德”境界在前招手,指引我们向前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15:道之炫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ga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