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三)——艺术之路

作者: 我们的文艺复兴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21:39 被阅读14次

     导语:上回我们说到,「为了与自己loser式的过去决裂,文森特迷上了宗教,并且想要成为一名牧师。家族给了文森特足够的资源,让他学习牧师课程,但是困难的考试让他向现实缴枪投降。出于对“本真”的追求,文森特毅然决然地来到矿区——博里纳日布道。但是这个焦躁、怪异的传教士很快陷入“狂热”,不久之后便被当地教会抛弃。气愤、绝望的梵高夫妇,打算将我们的文森特送往精神病院。」

     父母的想法最终有没有被实现?文森特对于家人抛弃自己的想法有什么激烈的反应?什么样的契机,使得接近而立之年的文森特真正走上了艺术之路?对于踏入艺术之门的文森特,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种种疑问,且听老王先生慢慢道来。

    1.跌入谷底

           决定将文森特送往精神病院的梵高夫妇,也是经历过一些思想斗争的。一方面儿子的怪异、孤僻、疯狂、失败实在让他们忍无可忍;另一方面,如果将儿子送到精神病院,会被亲戚朋友们耻笑,甚至会影响到最争气的儿子提奥在画廊的工作、以及两个女儿的婚事。也许,送文森特到偏远的吉尔镇是比较好的选择。

           吉尔镇离埃滕(梵高家)30公里,这里的精神病院对外封闭(当时绝大多数的精神病院都是对公众开放的,并提供有偿参观服务),卫生条件相对较好,病人与当地人和谐相处,并可以定期探视,是一座开放式的疗养院。悄悄地将文森特送到这里,既能够防止一些流言蜚语的产生,又能够减轻父母对儿子的愧疚。

           要想将文森特送往精神病院,需要有一张精神疾病方面的诊断证明。父亲联系了一名精神病医生,请求他给文森特诊断。一开始父亲骗他说,只是去拿些药,但很快,他们的意图被文森特察觉到。不出所料,文森特用尽全力去抗拒,导致诊断无法继续下去。无奈的父亲,计划召开家庭大会,企图用家庭意志逼迫文森特入院,尽管这是他非常不愿意做的。

           如果有一天,你的家人联合起来,用他们的意志,强迫把你送到精神病院,你会是怎么一种心情?你能做些什么?

           那年春天,牧师公馆门口的石楠树花团紧簇,散发着丝丝恶意。这天,文森特摔门而出,愤怒、失望、绝望的情绪充斥着他。就在刚刚,家庭大会上,文森特对所有人说,他再也不愿意看到他们了。文森特离开了埃滕,回到了博里纳日,那个曾经将他毁灭的地方。

           文森特独自一人在博里纳日的荒野游荡,很快,所有的愤怒都变成了绝望。他终于想起了一年多都没曾联系过的弟弟提奥。他旋即开始给提奥写信,问他自己该何去何从,并开始大肆倾诉。提奥安静地倾听着,并鼓励他从事艺术。

           实际上,父母和提奥一直都支持他画画,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文森特与上流社会仅存的纽带。这次,文森特认真考虑了这个事。

           很快,文森特在绘画中发现了新的乐趣。艺术,也将促成了他与家人的和解。

    2.燃烧的希望

           在博里纳日,文森特带上自己的素描本,心无旁骛地画画。他画下了拾煤的女人,画下了收获了土豆的一家人,画下了早出晚归的矿工……

    梵高《播种后的祈祷》(1880)
    梵高《黎明下的雪中矿工》(1880)

           文森特像小孩子涂鸦般草草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作画的技巧完全没有经受过任何训练,他自己也觉得他的素描很拙劣。

           原本只是用作消遣的艺术,开始被他认为是自己当下的追求。文森特宣扬艺术宗教合一,将前些日子的流浪想象成一场艺术之旅。

           但是,画画要钱啊。颜料、画布、画笔、草纸,以及自己的供养,都要花钱。文森特需要提奥全力支持他的艺术事业,并要求弟弟每月至少给他100法郎。“霸道”的文森特,有时会充满歉意、愧疚,他承诺以后会好好报答弟弟,他对提奥说,未来的成功将属于他们两个。尽管我们知道,那个报答,那个后来,其实并不存在。

           文森特还是离开了博里纳日,回到了家。

           还是像往常一样,文森特对最近才燃起的艺术充满热情。有时,文森特会彻夜不眠地画画。起初,他在埃滕的乡下四处漫游,寻找模特。他画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他会大胆地闯入农舍,描绘在劳作的妇女,但是他无法迅速、灵敏地捕捉处在运动中的场景,需要模特们摆姿势才行。

           文森特将家里的一间废弃的偏房当做自己的画室。他经常会把模特带回家,让他们拿着一些耙子、扫把、铁铲、弯钩、背包等道具,让他们保持站着、弯腰、蹲着、跪着等姿势。凭着金钱和令人惧怕的热情,文森特对模特提出了各种要求,一遍又一遍地画相同的姿势。如果模特有些许骚动,他就会大声呵斥。文森特称他的模特为“顽固的乡下人”。

    梵高《用耙的女孩》(1881)
    梵高《炉边的老人》(1881) 梵高《用镰刀割草的男孩》(1881)

           文森特的努力,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赏。6月,贵族绅士拉帕德的到来,让文森特及其家人对未来浮想联翩。拉帕德是文森特在布鲁塞尔的时候认识的,22岁的他,还不是特别成熟,所以会被文森特的激情折服。文森特领着这位尊贵的客人四处漫步,逢人便炫耀。他们时常漫走于埃滕的各个景点,有时,会停下来一起作画。拉帕德喜欢作风景画,文森特曾痴迷于肖像画,但是因着这个朋友,他开始尝试风景画。

    拉帕德《萨比附近的巴塞瓦特》(1881) 梵高《长着睡莲的沼泽》(1881)

           拉帕德不到两周的来访结束后,文森特感到十分孤独。但很快,这种孤独感在巨大的艺术热情下消失。不久之后,文森特去了海牙,去拜访了自己的表妹夫——莫夫,打算寻求他的支持。

           安东·莫夫在当时的海牙几乎无人不晓,他是海牙画派的领袖,擅长水彩风景画。莫夫在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成功,激励着文森特。

    莫夫《沙滩上的早晨骑行》(1876)

           莫夫热情地接待了文森特,并给了文森特的画很多指点。文森特还去拜访了,森特伯伯,出乎意料的是森特也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告诉他:“如果你努力,并且有进步,一定会有机会的”。临走时森特送给文森特一个颜料盒,文森特异常感动。

           文森特全身充满了能量,赶不及回乡的火车行至埃滕,就在中途下了车。外面是狂风骤雨,文森特的心情非常振奋,顶着暴风雨,文森特画下了原野上看到的一些风车。

    梵高《dordrecht的风车》(1881)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文森特与家人对未来重新燃起了希望。

    3.众叛亲离

           在不久前,文森特对他的表姐凯进行了狂热的追求。凯的丈夫英年早逝,触动了文森特,他认为她需要安慰,需要一个男人。多年的漂泊、孤独,让他想安定下来,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他甚至觉得,只要自己和凯结婚,过去的一切罪恶都被抹得一干二净,自己的事业也会有巨大飞跃。

           几个月内,他用信件对凯发动了狂轰乱炸。结果,他被凯的父亲警告了,并威胁他:如果再这样下去,要断绝两家联系。父母本来打算不会过多干预的,没办法只能出面干涉,严厉批评教育他。但文森特置若罔闻,他控诉长辈们干涉自己的私事。文森特与家庭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他攻击了父亲笃信的宗教。作为一名牧师,父亲气急败坏,要将这个固执、忤逆的儿子逐出家门。

           固执的文森特没收到凯的回信,于是到阿姆斯特丹,3次拜访凯的家。但是凯的父亲拒绝让女儿见到文森特,凯的父亲说:“你的坚持让人恶心”。文森特将手放在煤气灯的火焰上,以此威胁,但是最终也没能见到凯。

           被逐出家门的文森特,回到了海牙。他找到了莫夫,请求莫夫帮助他。温文尔雅的莫夫,接纳了无家可归的文森特。莫夫早年也是穷困潦倒,一心希望通过创作绘画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莫夫非常勤奋,和文森特一样,对艺术的热爱也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他的帮助无疑是其他荷兰年轻艺术家梦寐以求的。

           文森特被莫夫的色彩调和惊艳,欣喜不已。莫夫小心地对这位敏感的“新手”表兄的画作指点,建议不乏权威性,又充满尊重。文森特十分仰慕这位新老师,与他的相处很融洽。

           但是,没有人能长期拥有文森特的赞美。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两个人的关系就开始紧张起来。文森特到大街上花钱雇了一位老妇人来到莫夫的画室,当自己的模特,当时莫夫就在现场。在莫夫的认知下,学习人物画应该从石膏模型开始,而不是对着街上的行人瞎涂乱画。于是,场面一度很尴尬。不久之后,战争开始了。

           文森特开始攻击莫夫,说他心胸狭窄、不友好,说他打心眼里厌恶他的作品。这场战争不仅仅是真人模特与石膏模型之争,还是素描与水彩之争,更是现实主义和学院派之争。在一次争执中,莫夫恶意模仿自己学生紧张时惊慌失措的扭曲的表情,这让文森特愤怒不已。他将石膏模型猛地抓起来,朝墙上扔去,砸了个粉碎。于是文森特被莫夫逐出了自己画室。

           文森特与每个人都会发生争执,好斗的性格让他在海牙没有一个朋友。数周后,在席凡宁根的海滩,文森特偶然遇到了莫夫,他邀请莫夫来看看自己的作品,但被断然拒绝。

    梵高《平静的席凡宁根海滩》(1882)

           文森特经常会邀请一些奇怪的访客光顾自己在海牙的狭小公寓,他们都是文森特的模特。文森特会经常在施粥场、火车站、孤儿院、养老院晃荡,猎取自己的模特。一旦模特被文森特带入画室,他就希望主宰一切,强迫对方屈服他。他十分欣赏那些逆来顺受的人,在他看来,模特就像妓女一样,最大的美德就是言听计从。

    梵高《埋头坐在篮子上的女人》(1883) 梵高《缝衣服的女人,和一个小女孩》(1883)

           1882年5月,文森特与一个叫西恩的妓女“混”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说,“她是多么不幸,我非常同情她,想要拯救她、救赎她”。与西恩生活的那段时间,让他有了家的感觉,这么些年的漂泊,终于要结束了。但是,这件事让家族蒙羞,一个高贵的中产阶级、牧师的儿子,怎么能与妓女纠缠不清呢?

           父亲到访的阻止、弟弟苦口婆心的劝说,都没能劝说得住我们固执的文森特。尤其是在西恩在生了一个宝宝之后,文森特更为热情,悉心地照顾母子,幻想着这样的生活能永远持续下去。

    梵高《摇篮》(1882)

           文森特还是败给了现实,小孩没日没夜地啼哭让他难以入睡,而西恩变得越来越胖,也越来越懒、邋遢,她将所有家务都丢给文森特,而且变得暴躁难忍。西恩的家人也想方设法捉弄文森特。再加上债务的攀升,文森特忍无可忍。之前所有的想象,破灭了,他觉得西恩背叛了他,说她忘恩负义、拖后腿。

           不久,文森特离开了西恩。

           回到了家的文森特,整天在乡村里晃悠,物色自己的模特,想把他们带回自己的画室。

           对于文森特,1884年的夏天,也会像往年的夏天那样,不会特别平静。文森特与自己的邻居,一位43岁的老处女马戈特相爱了。两人炽热的爱情,遭到了马戈特家人的强烈反对。马戈特家人瞧不起这个名声不佳、不务正业、一事无成的“烂人”。迫于压力,父母也开始阻止文森特的“荒诞”行为。

           热恋中的两人的一次亲密行为,被马戈特的家人当场撞见,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文森特玷污了马戈特”,丑闻被传遍大街小巷。

           在随后的一次家庭聚餐中,相关的话题被提起。父亲的极力劝阻,让文森特异常愤怒,他突然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从托盘中拿出餐刀,对准这个茫然无措的老人。

           之后的很多次夜晚,如果你从牧师公馆路过,总会听到一些激烈的争吵。“我无法忍受了”、“你让我痛苦不堪”、“你让我活得生不如死”,这些话经常被父亲极为愤怒地喊出来。

           1885年3月,父亲多洛斯去世,死于严重的中风。

           大家都在窃窃私语,怀疑牧师的死与大儿子文森特有不小的关系。只有妹妹安娜直言不讳当着他的面说:“是文森特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梵高和他生命中的4个女人https://mp.weixin.qq.com/s/iqhfDNOoZGx3viQTCWzKnw

    欲知后续详情,欢迎锁定【我们的文艺复兴】

    温馨提示:

    如果各位对本栏目有什么建议或者评价,欢迎后台留言。你的每一点反馈,都使我们离心中的那个理想世界越来越近。

    本文主要参考自史蒂文·奈非、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梵高传》,更多详情请支持原书正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梵高传(三)——艺术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gn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