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292:杜预这段话很精彩,讲透了会议人员的各种嘴脸

《资治通鉴》292:杜预这段话很精彩,讲透了会议人员的各种嘴脸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3-01-22 06:11 被阅读0次

    今天是癸卯兔年的大年初一,也是黄帝纪年四千七百二十年,

    祝大家兔年吉祥,万事顺心,一切皆得所愿!


    今日学习内容:

    【原文】

    吴主每宴群臣,咸令沉醉。又置黄门郎十人为司过,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谬言,罔有不举。大者即加刑戮,小者记录为罪,或剥人面,或凿人眼。由是上下离心,莫为尽力。

    益州刺史王濬上疏曰:“孙晧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一旦晧死,更立贤主,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臣年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

    帝于是决意伐吴。会安东将军王浑表孙晧欲北上,边戍皆戒严。朝廷乃更议明年出师。

    王濬参军何攀奉使在洛,上疏称:“晧必不敢出,宜因戒严,掩取其易。”

    杜预上表曰:

    “自闰月以来,贼但敕严,下无兵上。以理势推之,贼之穷计,力不两完,必保夏口以东以延视息,无缘多兵西上,空其国都。

    而陛下过听,便用委弃大计,纵敌患生,诚可惜也。向使举而有败,勿举可也。今事为之制,务从完牢,若或有成,则开太平之基,

    不成不过费损日月之间,何惜而不一试之!若当须后年,天时人事,不得如常,臣恐其更难也。

    今有万安之举,无倾败之虑,臣心实了,不敢以暧昧之见自取后累,惟陛下察之。”

    旬月未报,预复上表曰:

    “羊祜不先博谋于朝臣,而密与陛下共施此计,故益令朝臣多异同之议。

    凡事当以利害相校,今此举之利十有八、九,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

    必使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而固守之也。

    自顷朝廷事无大小,异意锋起,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患,故轻相同异也。

    自秋已来,讨贼之形颇露,今若中止,孙晧或怖而生计,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民,城不可攻,野无所掠,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

    帝方与张华围棋,预表适至,华推枰敛手曰:“陛下圣武,国富兵强,吴主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愿勿以为疑!”帝乃许之。

    以华为度支尚书,量计运漕。贾充、荀勖、冯争之,帝大怒,充免冠谢罪。仆射山涛退而告人曰:“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释吴为外惧,岂非算乎!”

    冬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鲁国唐彬下巴、蜀,东西凡二十余万。

    命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以冠军将军杨济副之。充固陈伐吴不利,且自言衰老,不堪元帅之任。诏曰:“君若不行,吾便自出。”充不得已,乃受节钺,将中军南屯襄阳,为诸军节度。

    【原文华译】

    孙皓每次宴会群臣,都要求每个人必须喝醉。又设置黄门郎十人为司过,专门负责搜集大臣的过失。宴会结束之后,司过奏报每个人的过失,眼睛瞪了一眼、说错一句话之类,无不举报,过错大的当场处决,过错小的也记录在案,有的剥人面皮,有的挖人眼睛,朝廷于是上下离心,没有人肯为他尽力。

    益州刺史王濬上疏说:“孙皓荒淫凶逆,宜速征伐。如果一旦孙皓身亡,更立贤主,则又成强敌。臣造船七年,每天都有造好的船又朽坏了。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这三件事(孙皓死、船坏、王濬死),一旦发生一件,吴国就难以图谋了,希望陛下不要错失良机!”

    皇帝于是决意伐吴。正在这时,安东将军王浑上表说孙皓想要北上,吴国边境部队已经戒严,朝廷于是更议明年出师。

    王濬的参军何攀奉命出使在洛阳,上疏说:“孙皓肯定不敢出兵,我们正好趁着现在吴国戒严发动突袭,这样很容易得胜。”

    杜预上表说:“自从闰七月以来,吴国只是边防部队戒严,并没有新的部队北上。

    从形势来看,吴国的力量不足以同时支持东西两线,必定是集中兵力,保住夏口以东,以苟延残喘,没有多余的兵力西上,让其首都空虚。

    而陛下听了错误汇报,放弃大计,纵敌生患,实在可惜!如果说之前出兵会失败,那不出也行。而如今,我们的筹备工作非常完备牢靠,如果成功,就是开创了太平基业;

    不成功呢,不过是浪费一些时间罢了,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如果拖延到以后,天时人事都可能有变化,臣恐怕以后更难吧!

    如今有万安之举,无倾败之虑,臣心中笃定,不敢以暧昧之词,为国家招来后患,请陛下明察!”

    过了整整一个月,皇帝没有回复,杜预又上表说:

    “羊祜不先与群臣沟通,只是与陛下密议,所以如今反对的朝臣很多。

    凡事应该比较其利害关系,如今伐吴之利有八九,而害不过一二,最大的害,就是无功而返罢了。

    那些反对的人,一定要他们说说到底有什么害处,他们也说不出来,只不过因为伐吴不是他们提出来的主意,功劳不是他的,所以他就反对罢了。

    再加上他之前已经反对了,如果现在又赞同,则耻于前言,所以固守己见而已。

    如今朝廷的事,无论大小,都异议蜂起,虽然是人心不同,各有各的想法,也是因为大家都仗恃陛下的恩德,不需要担心自己说错话,所以各自表现罢了。

    自入秋以来,讨贼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了,如果现在又中止,孙皓或许因恐怖而生出计策,迁都武昌,再修缮江南诸城,迁走居民,则城不可攻,郊野又抢掠不到物资,那明年的计划也实施不了了。”

    杜预奏章送到时,皇帝正与张华下围棋,张华推开棋盘,敛手说:“陛下圣武,国富兵强。吴主淫虐,诛杀贤能。如今征讨,可以不劳而定,希望陛下不要再犹疑!”皇帝于是决定伐吴。

    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计量漕运物资。贾充、荀勖、冯紞坚决反对,皇帝大怒,贾充免冠谢罪。仆射山涛退朝后对人说:“都不是圣人,没有外患,就必有内忧,如今留下吴国,让他做我们的外患,不是很好吗!”

    冬,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派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鲁国人唐彬下巴、蜀,东西各军,一共二十余万。

    命贾充为钦差大臣,持节、假黄钺、任大都督,冠军将军杨济做他的副帅。贾充坚持谏止,说伐吴不利,又说自己年老,不堪元帅之任。皇帝下诏说:“你不去,我就自己去。”贾充不得已,于是接受节钺,率领中军,屯驻襄阳,为诸军总指挥。


    【学以致用】

    杜预这一段话,彩!

    把会议中的各方嘴脸说得是入木三分啊, 我们得仔细体会

    01,开会时,老板是否有明确的意见很重要

    这点有意思,你不妨回想下

    如果老板自己是有明确意见的,那么,开会的人,他们的意见也会和老板保持一致

    但如果老板的意见不明确,或者没什么意见,那么你再自己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见识,论点都会比较肤浅,并且很多人都不愿意动脑想一想,然后提出一个算是“正确的废话”的观点,以此来表态自己在积极参与,其实呢,只是在各自表现,刷存在感而已

    如果这个老板还比较宽厚,愿意让大家畅所欲言,又言之无罪,那么,这种会议就一直落不了地...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会议的主持者,有没有明确的主题很重要

    并且,能不能卡住时间,卡住要点,过滤表达上的废话等就显得很重要

    同时,也可以冷静的看看,谁在提意见?是直指核心的建议,还是大而正确可是又不能落地的建议?

    02,关于群策群力

    群策群力到底指的是什么?

    1,是需要有这个认知实力的人参加,并且又群策群力的氛围,大家愿意积极思考

    2,是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总不能大家随便说两句话,支持或者反对也算群策群力了,这要不得

    最起码要有独到的见解,比如你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什么,理由的来源是什么,反对它对公司的利益有没有好处?

    说支持也是一样的,理由是什么?对公司有什么好处或者进一步发展带来什么作用?

    这些都需要主持人有明确的重心引导能力,不能由着参会人的意见来。

    不然会议开了大半天,说的口干舌燥,却啥结果也没有

    03,每句话的背后都是立场与利益链,还得用上阶级分析法

    必使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而固守之也。

    自顷朝廷事无大小,异意锋起,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患,故轻相同异也。

    这一段极其精辟

    建议不是他提的,如果被采纳了,并且把事情做成了,那么功劳就不是他的了,所以,他宁愿这个项目泡汤也不愿意有人因它而进步

    如果他一旦反对,他就会死磕到底,1是为了维护自己前面说的话是正确的,2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公司里的权威形象不受影响

    可是他这种情况,是为公司考虑还是为了个人考虑呢?

    你看贾充,作为司马炎的亲家,现在西晋处在很好的阶段,马上就可以开创太平基业,实现统一了,可是他却不遗余力地反对,理由不就是杜预所讲的,这个策略不是他提的, 他不希望别人因为这个建议而立功

    还有一个人物有意思

    仆射山涛退而告人曰:“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释吴为外惧,岂非算乎!”

    这句话有点道家的味道

    但仔细想想,是不是正确的废话?

    他估计是没什么好讲的了,但又不得不讲,所以来这么一句有道理却又迂腐的话

    他为什么要私下说啊?

    他可能自己也觉得这么反对有点扯淡, 但是他也要站队,站贾充(太子妃贾南风德父亲)的一边,他是聪明人,建议是正确还是不正确, 是不是与皇帝的一致? 这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他知道贾充是皇帝的自家人,是皇帝的铁杆,只要抓住这条线就行了

    04,为什么说山涛的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废话”呢

    你不是要找个外患吗? 把吴国纳入版图后,吴国之外的地方不就是外患吗?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中华民族能够把“小日子过的还不错”的国家纳入版图, 那么,外患不就是更远的地方嘛, 要找一个还不轻而易举。

    我们当今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这种类似的国贼

    背后拿着国外的补助,在国内使用一些“听起来有道理,但其实坏到骨子里”的理论框架来愚弄大众

    我们认知不够,就很容易被“有道理的话”带偏

    所以,还是要用阶级立场的眼光来看本源, 看根系在哪个地方

    如果背后的“根系”连接的是敌国,那么他讲的再好的话、再好的理论都不值得相信。

    根苗花果,如果根扎在有毒的土壤里面,那么,它的花果再漂亮,也是能伤人的。

    并且越毒的花果,可能更能迷惑人。

    所以山涛讲这句话,尤其是在讨论开疆拓土的问题上,就应该被敲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292:杜预这段话很精彩,讲透了会议人员的各种嘴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hh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