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晓春和她的散文

作者: 赵文元 | 来源:发表于2023-01-22 01:53 被阅读0次

    评完柳晓春的《白棉花》,柳晓春说,实际上她认可的自己的作品还是散文,散文里也就是几篇。本来,我对散文兴趣不大,既然她这么说了,我就打开了她的散文集《春风拂柳》第一篇《怪柳》的第一段就把我吸引住了“皮卡刚从迷路的红柳滩转出来,一小时后又迷路了,带着的向导也迷路了。出发前曾在克州打听,干河床就是通向怪柳唯一的路。曾经的河道若隐若现,好像女子的私处,很不情愿地被我们窥见。甚至平坦处,就像从没参与过昆仑山雪水的私奔”呵呵,多奇崛而又神奇贴切的比喻!我再往下看,再次折服于柳晓春描写的功力,而且后面的几篇里,柳晓春的描写几近于工笔画,但行文的简练精确如一台机器的说明书,在《聚散无凭》这一篇里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我节录一段:“桌面右边塑料文件筐,里面装了很多很多人。一张湖北省就业人员登记表、一张武穴市劳动人员求职表、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三张照片,订书机把这些纸的左上角订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人。女人全扎在一堆:中年拖家带口的、未婚单身少女的、彩色烫发涂口红的、素面朝天黑色短发的、或者干脆无照片身份不详的……我统统按填表日期编上流水号,每50人一队,用绿色的最大号长尾夹卡在这些A4纸的左侧上方,一个人也乱不了。男人求职远远多于女人求职,我把男人们分成几类:登记后又外出打工的、电话反复打不是停机就是空号联系不上的,我用黄色长尾夹卡住;面试未通过的、年薪谈判未通过的、健康体检未通过的,我用红色长尾夹卡住;近期才登记的,我用绿色长尾夹卡住。但凡资料上方我用铅笔记录有面试日期、体检日期、上岗试用时间及岗位的,就把他们录入花名册,再用印有公司名称的塑料文件袋装了,并拉上拉链。”。这得益于柳晓春过人的观察力。这是一个作家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而柳晓春散文中语言的美远胜过《白棉花》里的语言。我说我不相信她说的她没读过多少书的话,不是广泛阅读和辛勤练笔,不会有这样的语言。她说,她语言还凑合可能与她喜欢唐诗宋词和《红楼梦》有关系。她是从创作古诗词和现代诗开始走进文学的。而接下来的几篇散文再次让我对她的“没读多少书,尤其是外国文学,一读就头疼”产生怀疑。比如《怪柳》,多像萧红的《呼兰河传》,看似很松散的一章一章的拼凑起来,实则紧紧围绕主题,把柳家百年沧桑的家史兜兜转转地巨细皆现。就是说,这个长篇散文也可以当一个中篇小说来读。但她说没有读过《呼兰河传》。比如《聚散无凭》,以作者办公桌上塑料文件筐里装着的众多的求职表展开联想,多像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以壁炉上面墙上的几个斑点展开联想。这种来去自由、意象如泉涌的意识流写法一直是我所喜爱的。可她说,她没读过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她说她非常奇怪,人老说她的这个作品像谁的,那个作品像谁的,弄得她莫名其妙。尤其是一位文友说她的一个短篇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她就找来《百年孤独》一读,晕头转向,读不进去。她对我坦言,她在文学上的成就,都是她自己琢磨自己悟出来的。我不由得承认,她确实天赋极高。如果没有这么高的天赋,怎么会有《二路车》这样通篇回荡着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哀婉忧伤热烈又落寞的旋律,让这样的情绪在字里行间飘来荡去,把一个在躁动繁忙的工作中的女士,忽然要不顾一切地来个“王献之雪夜访友”的风雅之旅的乘兴而来黯然而归写活了?只是王献之临近友人之家兴尽而归,她的突然造访,窥见的是文友书房里都是工具书,没有文学书。就是卧室里也丢着工具书——人变成了挣钱的机器——现实把人逼成了挣钱工具!哪有什么闲情逸致!但作者没有直接说出她的失望,而是写她“走进淋浴间,有质量上乘的镜子,我看到一个女人站在里面,穿着菜花黄的上衣,像是一株坝外的植物,这个年龄的女人怎么套了这样妖娆的色彩?我想起大漠刀郎那二路车里最后的一片黄叶,还想起梵高生命里的向日葵,那是种怎样的金黄?那是种怎样的炫目?那是种怎样的炽烈?我逼问镜子里的女人,绿色和黄色一样吗?女人反问我,春天勃发的生命和燃烧的凋谢如何能相同?对呀,于是我很想恶狠狠地再逼问镜子里的女人,那你为什么会在楼顶晒完衣服,趴在围墙上一遍重复一遍地幻想,生命飘下去了会怎么样?可女人的神情依旧安静,安静地超乎寻常”。通过自己和镜子里的自己的互相诘问,表达出了自己的失落,所以,没等友人把茶泡好,她也“尽兴而归”了,这真是神来之笔!

    柳晓春的第一辑散文我不能把它们当散文看,而是意识流小说,里面都是如《二路车》那样充盈飘荡着某种情绪,这种情绪让她的行文飘忽无定、语言如画、无迹可寻,结构无迹可寻。我说的无迹可寻,是说她散文的结构非常巧妙,让你“徒观斧凿痕,不瞩导水航”。比如《二路车》,作者以我喜欢搭乘二路车,很自然地就让刀郎那首著名的歌里的二路汽车驶进文中,那首歌也就回响在文中,毫无刻意为之的痕迹。比如《sha车的答案》,作者以隔桌而坐的同事问她sha车的sha怎么写起笔,一个“sha”瞬间引发作者两个联想,“sha”——刹车,由刹车瞬间让作者想到了上班的路上目睹的一场交通事故。同事听不到她的回答,再问sha车的sha怎么写——sha——莎车,让作者迅速联想到一个新疆古老的地名,想到了那个古老的地方上生活着的她的初中同学,想到同学两次刹车般的婚姻,由同学一再提到的她需要钱,忽然想到了她答应给一个同事汇款的事,就赶紧去办这件事,就又经过了上班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于是,同事的sha车的sha到底怎么写,又回响在她的脑子里。这是多么巧妙的构想,真是天衣无缝,自然无迹可寻。这一篇是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在第一辑散文中作者只着重于对情绪感触的宣泄,再能加进别的什么东西,就显得厚重了。这是个锻炼过程,因为作者只是朦胧地悟到了一种写法,才是个开始。第二辑散文,我认为是真正的散文,尽管刘晓春自己不大认可。散文有一个特征,就是作者的后花园。第一辑散文她是在台前,第二辑散文,她到了幕后,我也走进幕后,看到了真正的她。看到了她的失落、挣扎,看到了她在网络文学中弄潮的英姿,才知道刘晓春是一个热忱的人,一个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更认识了她的真诚耿直,也因此,和我成为没有一点隔阂的朋友。

    柳晓春凭她过人的对生活的观察力、领悟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让她的散文别具一格。柳晓春用她自己证明了文学来自于生活。她说她有许多的感触,写出来的非常少,太可惜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柳晓春和她的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ch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