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的一本小说,该书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之所以会阅读这本书安全是因为董宇辉在视频中的推荐,怦然心动,于是便快速下单。
这本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读着这本小说,内心有较大的感触,分类记下:
学会和解
依芙琳是一个丰满的人物,她身上既有鄂温克女性的普遍特征,也有其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色。在不可抗的命运面前,她抗争过妥协过、厮杀过,她的性格因此发生了扭曲。究其原因,那边是婚姻婚姻。她不喜欢懦弱的男人,可是命运捉弄人,她偏偏她嫁给了坤德---一个在她面前没精打采的男人。
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下,依芙琳对自己的婚姻进行了隐形的反抗--用谩骂的方式改造坤德,期待他能变得勇敢。当她得知坤德此前已经爱上了一个姑娘时,一种失望夹杂着鄙夷的情感油然而生,她做出了对自己婚姻的第一次明显地反抗--回家,期待解除婚约。但是依芙琳怀孕了,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她做出了第一次妥协,不解除婚约,但坤德要到她所在的乌力楞生活。
假如人生可以选择,她是否还会因为孩子选择妥协,这一妥协就是一辈子,一个原本勇敢坚韧的女性,为了孩子选择了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从这一刻开始,命运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她失去了自我。
果然,她不再接受坤德的求欢。我认为她并非仅仅抱有一种以此折磨坤德的心态,更多的是“我不想和一个不喜欢我的人在一起”的心态。在依芙琳的潜意识中:我就是我,不被社会关系束缚。我有权力不做我不想做的事。
从这时的伊芙琳的想法与做法中可以得知,她的抗争注定是不幸福的。人就是如此,明知没有效果,却还要苦苦挣扎。
从伊芙琳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曾经自己也提出了分手,却因为他的不同意和自己的心软而选择了将就,结果自己这一生过得很凄苦。两个互相不会体谅彼此的人怎么有幸福可言呢?
幸运的是,最终伊芙琳与命运握手言和,在死前得到了生命的安乐。那一刻的她已经不再抗争,她与曾经那个拧巴的自己和解了。她在临死前的那一刻,做了好事,之后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阅读,让我看到了自己,让我从中反思,如何过好自己的这一生,我想学会与自己和解显得很重要。
与伊芙琳相比较而言“我”的婚姻却是比较幸福的,“我”曾有两任丈夫,他们都很爱“我”,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是她的感情世界却是富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