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和做事方式是有很明显的特点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往抽象了说就是在解决问题。而很多时候,靠“灵光乍现”、“随机应变”来解决问题,让人心里很不踏实,那么,可以提取出其中更具一般性的内容来指导我们做任何事情么?我觉得是可以的,最近我就试着把这个思路总结成了一句话:
为了什么?做什么事,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何时做?谁来做?效果如何?
简单分析一下,这句话又可以细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做某件事情“为了什么”是大前提,对应着战略。
这个问题问到最深处,必然要到价值观和理想的层面,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在任何时刻都是充满力量的。
后面的问题分别对应做事的前、中、后。
“做什么事,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是事前需要考虑的,其中“什么问题”和“什么人”对应用户需求和目标用户,“做什么事”则是从用户需求转化而来的产品需求。
要弄清楚“什么问题”,就要从问题的定义入手,想清楚“现在在哪儿”、“想要去哪儿”,然后明确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所在。
对于“什么人”,我们还可以想得更广一些,泛化到这个问题发生的条件,所以除了“谁”以外,还可以考虑“哪里发生”,“持续多久”,“频率怎样”,等等。
而“做什么事”就要分析问题和制定对策了,我们要综合考虑拥有的各种资源,给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这里要明确两点:一是问题不一定能解决,有的时候资源有限,只能把问题放在一边;二是问题不一定都要解决,如果解决问题花费的成本超过任其发生造成的损失,那宁愿顺其自然。
“何时做、谁来做”是事中关注的重点,着重讲的是计划、控制与执行。
我们可以引申一下,“何时做、谁来做”也能提醒我们考虑一些事前的要点。“何时做”提醒我们思考,这件事为什么是现在做?时机是否合适?大家都知道“早一步是先驱,早两步就成先烈了”。“谁来做”提醒我们思考,这件事为什么是我们做?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效果如何”是事后需要讨论的,总结、反馈一类的观点,都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想清楚了才能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吃透这句话以后,设计一款互联网产品只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同样的,如何做一桌年夜饭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如何设计一套政治制度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如何让公司的会议室、投影仪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如何买一辆家人都满意的车也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我觉得,越抽象的事情,前面“想”的过程就越重;而越具体的事情,后面“做”的过程越重。
所以,如果我们想清楚了上面的那句话,真正到了开始做事的时候,其实已经搞定问题的大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