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好好读书了,更不要提写字了,今年想给自己破很多东西,也但愿可以立一些东西!
2019年伊始读完了稀缺,感受和震动颇大,也许跟现在的境遇有很大关系,想写写感受,能力有限,作为自我读书的一个记录方式吧。毕竟,今年的目标是读10本书,输出10篇读书笔记啊,这就是一个开始。
也忘记是怎么知道稀缺这本书的,但是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就觉得好像是上主的安排,让我看看它,因为此时我陷入稀缺陷阱已经比较深了。总体评价是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好,有很多贴合生活实际人的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易读又可以反诌到自己和身边人的身上,还是会很有启发的。
首先,对于稀缺可能我们都会有感受,总是觉得自己缺钱,缺时间,缺这缺那……作者说稀缺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稀缺的心态。是吧,人生不如意事之八九,缺是人生常态,但是如果掉进到稀缺的陷阱里无可自拔那就不好了。直观的说稀缺心态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恐惧、注意力不集中,我觉得作者提出的一个管窥之见和杂耍的概念非常的形象而有贴切的表现着在稀缺下的人们的状态。在有管窥心态时,表面上看我们在专注自己的问题上,比如最近要还的一笔贷款,最近要deadline的一个项目,我们可能会排出万难来解决目前的问题,落入到我们当下管子里的可能只有这个,那我们应该是可以解决眼下的难题的,一般问题都是能够解决掉的嘛。然而,这是短暂的专注红利,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管子以外的天地,比如我们在愁最近这笔贷款而忽略了对孩子或者对爱人的关心,也或者在赶项目进度的时候我们错过了儿子的毕业答辩会。而此时我们也会有很多杂耍心态,比如就担忧贷款还不上怎么办,需不需要去借高利贷,那借了怎么还;项目完不成怎么办,会不会影响自己的这次竞聘……所以作者说,人在陷入稀缺心态的时候容易出现带宽减少,带宽这个概念我的理解就是认知能力和思虑周全的能力。这个时候人很容易冲动并做出一些愚蠢的决定,人的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能力会下降,同时执行控制力也会下降。其实这个行为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比如我们借信用卡透支了,在要面对下个月要还信用卡又要还房租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做出再去办一个额度更高的信用卡去补这个窟窿,殊不知,已经有更大的窟窿在等待了,但是这个时候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想不了那么多了,这其实就是带宽的减少导致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钻牛角尖,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借用行为,无论是对金钱还是时间的借用,都有可能发生。但是记住一句话,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
其实在稀缺的情况下,人也会变得特别计较,这就是作者提出的权衡思维。因为时间不够用,就好想一个一天分成两天甚至三天来用,因为贫穷,总是要想这个东西我买了那我要放弃什么,权衡到底时间怎么分配,金钱怎么花,这都是稀缺的人脑袋里需要不断琢磨的问题。作者有提出大行李箱小行李箱的概念,因为行李箱大,空间大,我能装的东西多,那我的纠结就会少一点,因为行李箱小,空间有限,我就需要做很多的抉择,可能想多带一双鞋,那就要减少衣服或者其他用品,空间小你就需要费很多心思去想怎么摆放节约空间,怎么选择才能满足旅行需要。其实人生的很多场景就如行李箱,比如大house小house何尝不像是行李箱。在这里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余闲,我很喜欢这个词,有余有得闲,那人生岂不是就可以很自由了,是的,正是如此。在有余闲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太多的去权横,就可以有更多的带宽去做更有效率的事情,读了这本书,我似乎从内里里明白了优秀的人更优秀,the rich will get richer, the poor poorer说的可就是啊!
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作者一直在阐述问题,我好想看看在钱还不上的时候怎么办,在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搞笑的是作者说余闲是抵抗一切突发事件的良药,但是我此时没有余闲啊!那谁让你不储备呢!?
所以,读完这本书最大的启示就是未雨绸缪,还有一点就是乐极生悲。一般在富足的时候我们不好好储备只顾享受,这就是稀缺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