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良知《与黄勉之书》28.1-28.3

致良知《与黄勉之书》28.1-28.3

作者: 稳当分享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20:14 被阅读0次

    【醒来】

    时间:2018-7-30

    组别:01

    姓名:黄月

    课文:《与黄勉之书》28.1-28.3

    作业要求:1、如何理解致知之外无余功?2、如何乐是心之本体

    1、如何理解致知之外无余功?

    爱一回伤一回有没有?似花非花,似见非见,知所以来,知所以往。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就阳明先生那样的智慧、胸怀、境界、涵养和格局,但是可以做自知之明的人,一心向善,诚以待人。

    2.如何乐是心之本体?

    有乐有忧,忧乐相随,乐不知乐,忧而忘忧。内心对良知的一种认识,也可以是对“乐”与“不乐”互相转化的规律的认识,表现出对世间事物的一种豁达心境。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心平,气和,趋静,入静。有德之人天地宽。

    -----------------------

    每日考勤得分(1分0.5分0分)

    ----------------------------

    1心得感悟:1❤

    2诵读原文:1❤

    3不说谎:1❤️

    4不抱怨:0.5❤

    5尽己责:1❤️

    -----------------------------

    今日得分: 4.5分 ❤

    累计得分: 77.5分❤️


    附件:【28.1】勉之别去后,家人病益狼狈,贱躯亦咳逆泄泻相仍,曾无间日,人事纷沓未论也。用是《大学》古本曾无下笔处,有辜勤勤之意。然此亦自可徐徐图之。但古本白文之在吾心者,未能时时发明,却有可忧耳。来问数条,实亦无暇作答,缔观简末恳恳之诚,又自不容已于言也。【28.2】 来书云:“以良知之教涵泳之,觉其彻动彻静,彻昼彻夜,彻古彻今,彻生彻死,无非此物。不假纤毫思索,不得纤毫助长,亭亭当当,灵灵明明,触而应,感而通,无所不照,无所不觉,无所不达,千圣同途,万贤合辙。无他如神,此即为神;无他希天,此即为天;无他顺帝,此即为帝。本无不中,本无不公。终日酬酢,不见其有动; 终日闲居,不见其有静。真乾坤之灵体,吾人之妙用也。窃又以为《中庸》‘诚者’之‘明’,即此良知为明;‘诚之者’之‘戒慎恐惧’,即此良知为‘戒慎恐惧’。当与恻隐羞恶一般,俱是良知条件。知戒慎恐惧,知恻隐,知羞恶,通是良知,亦即是‘明’” 云云。此节论得已甚分晓。知此,则知致知之外无余功矣。知此,则知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非虚语矣。诚明、戒惧,效验、功夫,本非两义。既知彻动彻静,彻死彻生,无非此物,则诚明戒惧与恻隐羞恶,又安得别有一物为之欤?【28.3】来书云:“阴阳之气,欣合和畅而生万物。物之有生,皆得此和畅之气。故人之生理,本自和畅,本无不乐。观之鸢飞鱼跃,鸟鸣兽舞,草木欣欣向荣,皆同此乐。但为客气、物欲搅此和畅之气,始有间断不乐。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便立个无间断功夫,悦则乐之萌矣。朋来则学成,而吾性本体之乐复矣。故曰‘不亦乐乎’。在人虽不我知,吾无一毫愠怒以间断吾性之乐,圣人恐学者乐之有息也,故又言此。所谓‘不怨不尤’,与夫‘乐在其中’,‘不改其乐’,皆是乐无间断否?”云云。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来书谓“人之生理,本自和畅,本无不乐,但为客气、物欲搅此和畅之气,始有间断不乐”是也。时习者,求复此心之本体也。悦则本体渐复矣。朋来则本体之欣合和畅,充周无间。本体之欣合和畅,本来如是,初未尝有所增也。就使无朋来而天下莫我知焉,亦未尝有所减也。来书云“无间断”意思亦是。圣人亦只是至诚无息而已,其功夫只是时习。时习之要,只是谨独。谨独即是致良知。良知即是乐之本体。此节论得大意亦皆是,但不宜便有所执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良知《与黄勉之书》28.1-28.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lq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