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的数量如前些年的预测“半数以上不会存活”一样,目前的数字显示是六成以上“倒闭”或“跑路”;同样如前些年的判断,行业的最大顽疾在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在此次危机面前暴露无疑;同样,很多人认为10年前后开始大规模涌现的网贷平台会在三四年内洗牌,只是因为各种保护政策推延了“爆雷”的时点。该来的迟早都会来。
网贷平台将多数情况下互不认识的借贷双方连在一起,起到信用中介作用。平台是资金和信息的中心,通过资金归集将不同期限、不同利率的资金进行错配;将借款人的信息汇总,得出信用评估结果,并给出信贷额度。
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成本转化为网贷平台的息差。
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考虑技术方面的现有瓶颈(技术瓶颈从来都不曾阻碍人类进步)。
如果现存互联网数据都已区块链化: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这些数据有人的所有身份信息,财产和资产信息,健康信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息等。基本上网贷平台之前能够拿到的信息只是这里的一个子集。
借款人只要授权,他在放款人面前就相当于是“数据透明”的。彻底打破了不信任。
“有钱人”直接评估能否借款,以及额度,也不担心借钱不还,甚至,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将还款资金从借款人账户划拨到放款人账户。
网贷平台、征信、各类数据中介、催债公司、保险公司都已烟消云散,没有中介或中心,只有个体的人。人与人之间的互信被区块链完美建立,社会成本大幅度下降,资金流通效率提升。
但是未来只是未来,现实情况是,当贷款逾期发生时,个体投资人很难凭借一己之力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债务追偿。往往就希望通过网贷平台代投资人对债务人进行追偿。平台往往选择承担部分刚兑作用,动用自有资金来垫付,这种行为本身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完全由社会现有环境决定,在非市场环境下,这种情况就会越发严重,劣币驱逐良币就成为可能,劣币的违约成本由良币买单。
扩大违约和欺诈信息等社会信用数据的影响力,增加违约和欺诈行为的成本,是网贷行业长久良性发展的基础。区块链是“用”的前提是数据需要流动起来并且被充分利用起来。
作者:袁晔,水木清华TBC执行董事,盗火者区块链应用联盟发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