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八月,秋风送爽,桂花飘香;田野里五谷丰登、瓜果成熟。在这美好的八月里,有一个同样美好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顾名思义,这一天是整个秋季中点上的一天。这一天,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中秋节也叫“团圆节”、“月圆节” 。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相传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最早是用来祭祀月神的,以祈求平安、丰收。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的节日,传承至今。
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传统节日,也为我们创造了庆祝节日的传统美食“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今天月饼成为中秋节的标志,庆中秋家家必备;说起中秋节,总是绕不开月饼。
作为传统美食,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承载着人们的许多情感。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满月。吃的是美食,品味的是文化。
月饼的“美”在外形上。焦黄的表面上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端庄典雅、赏心悦目,像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月饼是圆形的,很像此时空中那一轮美丽的满月,团团圆圆的,表达出我们骨子里对家人团圆的重视。“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块月饼唤起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无论身在何处,家都是我们的根之所在、情之所系。那里有牵挂的亲人、有养育我们的热土、有曾经的生活。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月饼的“美”在味道上。甜味里伴着多种香味,有油脂的香味、各种坚果的香味。真是甜中带香、香中带甜,这味道像温暖的亲情,也像丰收的喜悦。
月饼的“美”在内涵上。面皮里包着馅。这一点与自然界里一些植物的果实相同,比如:石榴、柚子、花生、板栗……它们都是果皮里包着瓤,都是秋季成熟。那么,祖先创造月饼的灵感会不会来自这些果实呢?这只是我的猜测,冒昧的猜测。
我们的传统美食除了月饼,还有汤圆、粽子、包子、水饺等,它们都是带馅的,而且都是皮包着馅,馅不外露。
怎么会如此一致呢?这大概与民族性格有关。东方人含蓄内敛,不喜欢轻易地吐露心事,不喜欢直白地表达感情。含蓄的人创造的食物也是含蓄的,馅不外露。
与东方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人。他们热烈外向,乐于表达,做食物也喜欢把美味的馅儿露在外面,让人一目了然,比如披萨、汉堡,就像他们喜欢敞开心扉一样。
精致美味的月饼,品一口,唇齿留香、余味绵绵;历史悠久的月饼,品一口,深厚的文化内涵抚慰着我的心,让我思绪万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