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有其田,遗风传家不忘本;
读者善其身,家国情怀兼天下!
依稀老村寻痕迹,却是老屋归不得;
后宅权作栖息地,心中永远白塘畈。
本文写作于2017年,当时正是旧村拆迁最关键的时候,整个白塘畈村成为一片废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今再以《故乡情怀之十》最后一篇博文编发旧文摘要(节选)…“七年之痒”后回头再看, 旧村原址除多了几座高铁桥,旧村屋基种树复绿,犄角旮旯偶尔还能看到散落的瓦砾碎片,阿拉白塘畈犹如过眼云烟,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就是现实版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好在摇摇欲坠的燕诒堂危房还在,里白塘外白塘依稀有迹可循,回不去的故乡,找不到的老家,发古探幽,谨以此文,尚可聊以自慰矣!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399edc2bc0642b2d.jpg)
(上图:后宅街道湖门白塘畈村拆迁现场…局部)
本文因乡愁情结怀念旧村老屋,断断续续前后差不多写了两年才完稿...其实阿拉湖门白塘畈早已名存实亡,更名后的红塘畈也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使后宅群英小区冠以“红塘畈”,那也只能说是“借壳上市”,牵强附会...更何况还与从前的对头村雅楼同住一个小区...叫“红塘畈”估计雅楼侬也不一定会同意!相比之下福田街道下骆宅的白塘畈尽管也是旧村改造却是整体搬迁,更兼具福田市场商城大道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后来居上风生水起再创辉煌…如今都已经通上了轻轨地铁(下傅宅白塘畈站)…关键福田街道下骆宅的“白塘畈”还是叫白!塘!畈!相比之下阿拉湖门白塘畈却已经失落在历史尘埃之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8f44375f8a4ebe7e.jpg)
本文无意于“白塘畈”冠名之争,而是完全从怀旧角度,对湖门白塘畈旧村改造和村落演变历史作一辩考与回顾,否则乡愁中的“白塘畈记忆”也有可能淹没在模糊的历史变迁之中...文章内容平实感性,放眼未来数百年之后,或还可以作为城市化进程义乌古村落消失的缩影孤证材料...更能免去日后许多考古之烦恼!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929bd1fe44e75f1a.jpg)
(上图:抢了阿拉“白塘畈”名头的福田街道下骆宅白塘畈拆迁改造实景,位于商城大道,地理位置比湖门白塘畈更加优越)
历史的车轮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旧村改造和有机更新,无论“白塘畈”还是“红塘畈”都已经消失不见...旧村老屋渐渐成为历史记忆。根据义乌市城市规划,义乌德胜崖和高铁站周边的雅畈长江畈洪巡畈白塘畈包括上坞灶下坞灶湖西塘水库里面的珠宝坞...都属于高铁新城规划区块...一座现代化高铁新城即将拔地而起矗立于世,可以想象再过若干年后旧村老屋痕迹,除了前山后山依稀几座山头作为坐标似曾相识外将荡然无存!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5b1d618b12ba425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834b724f9abacdf7.jpg)
(上图:义乌高铁新城规划示意图,长江畈雅畈洪巡畈白塘畈…已经从地图上完全抹去…)
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曾去旧村老屋怀旧,感慨万千,潸然泪下...站在“燕诒堂”后面废墟瓦砾堆上面,环顾四周愣是找不到老屋的具体位置…当年大房二房三房都是以“燕诒堂”为中心,所有人家的民居弄堂都是相互联通的…改革开放后才有村民陆续把新房子造到后山坡...面对消失的村庄,怀旧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找不到的老家,回不去的故乡”,此时此刻游子心情如刀割一般难受,眼前景象犹如浮萍:归去来兮飘忽不定无处安放!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8e15dcbae588067c.jpg)
(上图:这老屋拆的是白塘畈谁家?知情人还能辨认出吗?!包括左上方的气派洋房…)
白塘畈村不大,只有100多户人家四五百口人…其实二三十年前就都已经成了失地农民...改革开放后大多数村民转而加入到了商品经济大潮...村民能人辈出,多种经营,花样百出,饰品、衬衫、鞋帽等小商品,也随着“世界小商品海洋”而远销海内外...我们外头工作的每次回家,看到村容村貌整洁,猪牛羊不准养了,后来鸡鸭鹅都难觅踪迹...村里有钱人多了去,农房变成了厂房车间甚至饭店商店...村道上停满了路虎卡宴奔驰宝马等豪车...家家户户都开上了不止一辆小汽车!旧村改造前的白塘畈其实也已经不是记忆中从前的白塘畈...城市化进程导致老村衰落旧村拆迁改造,本世纪初邻村的长江畈原址就造起了高铁站...“找不到的老家,回不去的故乡”也是历史的必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76a05b9ad90fda97.jpg)
(上图:中国义乌小商品城局部)
阿拉白塘畈村主要由“旧屋家”“新屋家”“上新屋”和“姓骆家”四部分组成,姓骆家又名“上顶家”,貌似外来人口,数量不多,当然也是白塘畈侬;但传统意义上的白塘畈是发源于“旧屋家”和“新屋家”大房二房三房的刘姓直系后裔...“旧屋家”应该是白塘畈村落的最早发源地,“新屋家”则是从“旧屋家”发展过来的,揣测最早在明代的时候住旧屋家的太公起了新屋,其中有一个儿子分家分到了新屋家...“新屋家”就是相对于“旧屋家”而言,白塘畈最早的村落应该就是“旧屋家”…迁居新屋家的太爷良峰生大远,大远生应凤,应凤又生日玉(大房)日升(二房)日奇(三房),子嗣绵延,明末清初的时候,湖门刘氏白塘畈支系渐成名门望族...我们弄堂里的房子大多都是明清时代建筑就是明证...随着人口增长,后来都是各家管各家,“旧屋家”“新屋家”甚至“新屋家”的大房二房三房之间关系,自古以来并不十分亲密...甚至邻里之间吵架斗殴的事件也经常发生!只有自己房头或住在隔壁的才被看作至亲近邻...房头下面还分各家,各家下面还有小家...这就是中国传统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和家族势力...是基层组织村民选举最重要的宗族力量!阿拉是第三房,也是白塘畈人数最多的大家族,人口比“旧屋家”和“新屋家”大房二房要多出好几代人,例如阿拉村的辈份是“孝慈亮美嘉德宏...”“旧屋家”的“亮”字辈“美”字辈年龄或许与阿拉“新屋家”第三房的“嘉”字辈“德”字辈年龄相仿...依次类推!
无论是旧屋家、新屋家、上顶家...或者是哪一房或哪一家,白塘畈的里白塘外白塘都是共同的记忆!只是从几十年前开始,年轻一代或者更年轻一代大多只知道红塘畈而不知道红塘畈以前叫白塘畈,只有三四十岁以上的人对白塘畈村名还记忆犹新一往情深!旧村改造前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远亲不如近邻…老屋拆迁后大家各奔东西,相互见个面就不容易,甚至面对面碰到后辈之间也都不一定认识...因此很想有一个怀念叙旧的平台和载体...好在信息时代可以建微信群,大家可以微信群里沟通联络感情,既可以怀念先辈创立基业不易,又可以激发家乡族人心回归,重点是还可以把各族各家的人“心”笼络凝聚在一起!
辩考“白塘畈”村名,“白塘”之谓当源自于村口的里白塘外白塘——里白塘外白塘由来已久,里外白塘仅一条塘堤相隔,外白塘水面大种荷花菱角,里白塘水面小洗菜涤衣...小时候还经常偷偷去里白塘游泳摸鱼外白塘偷摘荷花菱角…里外白塘布局合理实用,可以说里白塘外白塘就是阿拉白塘畈的主要标志...因为“外”白塘大“里”白塘小,所以尝有人揣测说白塘畈侬“里”反出,意思是白塘畈侬有反叛性格,其实白塘以“内”养“外”以“外”包“里”,水源永不枯竭,而且水利天然蓄水成湖,里外呼应,方成一方风水宝地...古人的智慧是今人无法想象的!古往今来谁见过白塘畈侬“里”反出做过吃里扒外的勾当?!绝对没有!所谓白塘畈侬“里”反出实为妄自菲薄,误读大谬也!我是从来不相信的!
“白塘畈”以“白塘”为名叫“白塘畈”...古代阿拉村落形成之初,推测“白塘”之名当早于“白塘畈”村名。至于廿三里尚金那边的“白塘畈”为什么也叫“白塘畈”?未及考证...但是那个“白塘畈”更小,只有90户人家200多人...不过村小名气大,尚金的白塘畈还出过一位两院院士候选人...2007年,浙大蜂业研究所所长我国唯一养蜂专业博士生导师陈盛禄就出生在尚金白塘畈村!由此可以断定尚金白塘畈侬很有可能姓陈而不姓刘...
“第三房”相对于大房、二房而言,更是人丁兴旺,尤其是叔伯兄弟至亲更是人才辈出,头脑活络…第三房人口差不多占据白塘畈大半个村...大学生至少也有几十位吧?也不乏博士、教授,当高官搞科研的、做买卖发财的、乡绅名仕、豪门大户不在少数…可谓人才济济群星荟萃…不过,现在各家各户散居各处,也都打散了…想靠一个微信群密切热络关系,也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fc5b22c6a9079bc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121316dfbc6d9e0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dda5e3b7ea66cec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d56663ae8034575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48fb72ee8e650df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6c6511e8a3fca239.jpg)
(上图:后宅中学东侧牛栏山头的群英三区一角,湖门白塘畈多数拆迁户已经陆续搬进这里居住)
想当年我们为跳出农门付出了多少千辛万苦…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回过头看看,农业户口却成了香饽饽!我们在外面打拼半个多世纪,还不如老老实实待在老家日子过得滋润...“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四海为家,漂泊异乡,无根浮萍...我们在老家已然没有立足之地...还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就老土过时了...但人总要有个念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苟富贵,勿相忘;耕无田,读无用,然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怕升官发财腰缠万贯或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耕读传家,人总不能忘本...这就是笔者写作“故乡情怀”系列文章的初衷!
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老家度过的…但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年左右青葱岁月。论学习工作生活经历,杭州三十多年,温州十年,此外还有旅顺三年(部队)平阳两年丽水一年三亚一年贵州半年…可谓“四海为家,居无定所”,若论“故乡情怀”或许还有第二故乡第三故乡…都值得怀念!尤其是温州亲戚多认同感融入度更高:杭州生活时间虽长,但平时与地道杭州人接触不多也很少讲杭州话,温州工作生活期间则是沉浸式温州瓯越文化氛围…所以对温州话感到特别亲切,直到如今与温州人用温州话交流没有障碍,倒是老家义乌话则说的比较拗口很不地道…乡音已改鬓毛衰,所以回义乌张口就说普通话…尽管如此,故乡情怀满满,义乌风土人情毕竟是最令人难忘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0268/c730b30348bf20f3.jpg)
(上图:温州南塘白鹭洲庄头滨水公园,独在异乡为异客——天涯逍遥客暂住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