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一个万能的答案能解决所有问题,不管怎样,人类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利拉.克里斯科
利拉.克里斯科实验室,作者去做实验研究
资料表明,专注需要用到大脑前部,以便让思考过程更为直接、单一而创造性思考则需要注意力不那么集中,它更像是一种思绪纷飞的状态。
我希望通过刺激大脑,使其熟悉各种状态,从而让我能够更好控制自己,而不是动不动就走神。
前额皮层,思维的框架,对于正常生活至关重要。更少的前额皮层控制能激发创造力。
我的目标,更好地控制自己在创意模式和成人模式之间撤换。
有人认为,创意总是无意识的,是一种突然出现的灵感和顿悟。创意是有源头的。储存在大脑的讯息,某个时间出其意料的联系在一起,爆发出灵感的顿悟时刻。
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意可以是无意识思索之后爆发的顿悟,也可以是对某一问题有意识集中思考后的产物。
有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用50分钟时间思考自己熟悉的物体,并列出所有的组成部分,之后,在创造力测试中得到更高的分数。
这是用新的方式看待普通事物,学会不局限于只从明显的特征来看待事物,这样的习惯也会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尝试的方法:面对问题努力思考的同时,去试着改变周围的环境,从而让自己更容易产生无意识地顿悟时刻。
大脑经受电流刺激后,衡量创造力测试。
走神、精神已离线的专业术语:前额叶低功能。
顿悟的时刻往往产生往往是前额皮层不在工作的状态。
进入创意思维方法:
1.感官剥夺,有助于天才灵感的出现,例如闭眼、坐在黑暗中,散步时盯着自己的脚,将注意力从外部世界转移到大脑内部上就可以 。
2.在进行理智思考时,刻意去想遥远的地方,或遥远的未来。可能因为那些拓宽我们视野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更广泛地进行思考。
3.保持良好的心情。人在快乐时更容易进入创意状态。此外,还需要有一定动机。
4.创意状态的最终劲敌是焦虑。焦虑会分散注意力,还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错误的地方。
总结,拥有好心情,不能过分放松,不能过于在意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有没有好处。好心情能不能让你更有创意,还取决于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的神经递质。只有在多巴胺水平较低时,好心情才会带来创造力的上升。如果人的多巴胺水平高于平均值,好心情对创意反而无益。
长期以来,多巴胺都被认为是用来传递愉悦的神经递质,但更多的研究后,有人开始认为,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所代表的更多是渴望,而不是获得所带来的乐趣。这就解释了人们渴望得到某些事物时会比实际得到感觉更强烈。也许,对于创造力来说,低多巴胺水平会激起一种渴望,让大脑寻找可以促进创意的思维方式。
眨眼频率低表示多巴胺水平偏低,独自静坐,眼睛盯着一米之外的墙壁,摄像机对着脸部拍摄约六分钟。人均每分钟眨眼15次,超20次过高,低于10次过低。
低多巴胺水平通常与以下情况相关联,难以保持专注,焦虑,冲动,厌食。
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完全创新的创造力而言,也许低多巴胺水平反而更好。
虽然前额叶低功能状态是产生想法的完美状态,但要从纷繁复杂的想法去粗取精,仍然需要前额皮层的参与。
这一章,作者想要自己能够,在充满创意的模式和需要理性思考的模式之间,随时撤换。到最后也没有得出完美的解决方案。但还是有所收获的,神游即前额叶低功能状态有助于激发创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