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玻璃心的人是不容易快乐的人,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出不来。
这种人爱伤感,伤春悲秋,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这种人对周遭的人或事极敏感,而且还爱上纲上线,把事态扩大化。
当然一般情况下,他们只在内心里扩大,因为玻璃心的人害羞,是不愿意在人前暴露自己的情绪的。多数时候他们都会躲在一边暗自哭泣。
玻璃心的人常爱为别人的情绪埋单,很容易陷入自我批判的泥沼中。
很在意别人的想法看法,上演无数内心戏。他们总会陷入“别人会不会不喜欢我”、“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我怎么这么差劲呀”……等一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死循环中。
他们一个人独自思忖,黯然伤神,不断进行自我攻击,不会去找对方核实一下,让否定和压抑的负面能量鲸吞了自己。
简单来说,玻璃心这样的人,当别人扎了他/她一刀时,他/她到了夜深人静时会再扎自己十刀。
待第二天,他/她像个身中十一刀的受害者出现在人面前时,心力交瘁、濒临耗竭。
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她发生了什么。而有时候连他/她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有玻璃心现象的人一般是与其逆境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童年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暴力。
可能有一方还会把气撒在他/她身上,让他/她感觉父母关系不好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造成的。
还有的人可能在童年时期受到威胁、辱骂或者猥亵、性侵等的伤害。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唯恐出错,更怕再次受伤害。
久而久之,习得性无助养成,就形成了对外界环境异常敏感的玻璃心的人格特征:习惯性地否定自己,不信任自己,缺乏安全感,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至于认为自己个性的失败。
玻璃心的关键,并不是外界伤害了他/她,给他/她造成了痛苦,而是他们自己在不断的伤害攻击自己,并让自己的内心始终处于痛苦的状态下。
而童年逆境体验较多的人,他们内心通常是非常负面、苛刻,甚至是灾难性的。
玻璃心的心理潜意识是把自己当做了世界的中心,好像一切与他/她有关,不是他/她真的想和所有的人和事产生牵连,而是内心的欲望和需要要求他/她去关注这一切,他/她只有通过所关注的信息来识别自己是谁。
玻璃心强烈的自恋情结使他/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如果能够放下自恋的情结也许能够让他/她正视“我是谁”“我需要什么”的问题。
玻璃心的人要想彻底摆脱自以为是的世界,成为真正的自己,就要与逆境的成长经历做告别。
要学会做自己的父母,照顾曾经受过内伤的小孩,让他/她走出否定和怀疑自我的怪圈。
要建立新的认知:只能靠自己,所需要的一切要靠自己得到,所需要的一切都能靠自己得到。并从容面对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和伤痛。
当我们玻璃心时,也不必过于执着地去消除它,可以转移注意力,做运动,或者做一顿美食,让自己把精力集中在另外必须费心去做的事上,不知觉中,就会忘记刚才的烦忧了。
当然一开始不容易做到,那我们就通过不断的训练自己。培养自己对于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止放弃思考和探索,变得迟钝木讷些。
对于自己即时产生的一些被激起的愤怒、急躁情绪选择性忽视,来提升自我保护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
减少玻璃心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学会接纳自己、取悦自己,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要勇敢的接受自己和他人的错误,要学会妥协,要懂得和自己握手言和。
原创文字侵权必究
网络图片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