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思考什么,我想从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与系统性去考虑,没有了科学性,传授的知识就是错误的,就会误人子弟。可是只有科学性,而没有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就不会认识到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也会变得没有多少价值——因为只有被真正理解过的系统知识才是有用的。
另外作为教学,知识是保障,而把学生教会才是目的,这就涉及如何教的问题。事实上,教育者的一切都是教育的因素或者是影响教育的因素,比如音色、音量,口语的表达、肢体的表达、神情等,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方法,没有方法或者不同方法极大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那么对于《绪论》,反思如下:
这一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学,也就是物理学研究什么内容,然后讲述了四个世纪以来,物理学的主要成就:17世纪的经典力学——即在量子力学出现以前,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以牛顿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到的三个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力学;18世纪主要是热学发展的时代,这时出现了蒸汽机,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及社会变革;19世纪是电磁学发展的时代,从奥斯特发现电的磁效应后,很多科学家在自然的统一观点下追求“磁如何产生电”,但法拉第最终发现只有变化的磁场才能才生电场。在前人发现的足迹下,麦克斯韦用美妙的方程得出电与磁的关系,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最终由赫兹通过实验证明电磁波。电磁波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它实现了信息可以在真空中的传递,使得通讯变得广泛快捷。20世纪有两朵乌云(内容较为复杂),并最终发展出两种理论,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前者是物体在高速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时空的相对性,后者是微观世界中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
可以说,这个讲述还是比较成功的,逻辑清晰,表达明确,让学生对物理学的发展、成就与价值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对物理的认识与兴趣。
再然后就讲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不同,先概括不同的三个方面,如知识的广度、深度上的不同,还有就是高中运用的思维方式方法更丰富。并通过联系实际的两个例子进行说明,一个是坐过山车的人会不会掉下来,为什么不会掉,一个是并联的灯泡亮度为什么会变暗。通过观看实验视频,与学生的基本认识发生冲突,揭示高中物理的相对复杂性。
最后说到如何学好高中物理,就是做到四个方面,动手做实验,动脑理解知识,学以致用,最后巩固练习。
可以说,这节课从内容设计上、内容呈现上与教学方法上,都是一次挑战与提高。唯有不足的是对很多物理学史与高端理论技术不甚了解,需要找时间真的弄明白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