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加入简书第六个年头了,至今六篇文章都没有,而且至今我找不出原因。
按说我也曾经是文学青年,从高中时的全县作文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全校比我高三届和低三届的校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至今那篇获奖作文被县文化馆收藏,据说作文完整地记载了一项我县非遗性质的民俗。
再后者,在大学校刊做记者、编辑,参加工作之后又是县文联重点培养对象。之后有过一段创作高光时期,省市报刊发表过几个豆腐块。
岁月总有历史痕迹,人生总有未曾预料的变故。
国企改制,一脚被踢到社会浪潮中,从此再也没有所谓的才情。
南下深圳,北闯上海滩,混迹职场,也得益于曾经的才情。
职场20多年,领导的讲稿,单位的计划、总结,企业规划和各类文案,无不给领导增光添彩。
在体制外,自己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文笔获益良多。职场后期,文必收费,收费才作文。
退出职场,也想过从事新媒体创作,却发现自己沉醉于自我太久,远离了新时代。
师承传统纯文学,成名于八股型职业文案,疏于新媒体进步。
自己开始茫然,而且是那种手足无措的茫然若失:新媒体的阅读方式、写作格式、文风、语言习惯、思维方式、题材选择。。。。。。无一不让我感到格格不入。
陡然,感觉自己又开始被社会,被时代抛弃,一如当年被踢出体制内一样,心拔凉拔凉的。
2018年11月14日试着给简书写一篇1521字的文稿,记得当时是没有通过审核的,因为文稿与简书风格不一致。
我也是发现没人写这类文稿,才试着投稿。再后来,我便离开了简书——那时意识中是要写那种付费文章,简书似乎不能为我带来什么。
近几年在一些专门类付费平台创作之余,每每坐在书房,瞥见书架上那些文学类书籍被专业类书籍挤到一角,便若有所思,心也隐隐作痛。
选择简书日更初衷,是想激活自己的文学创作欲望,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积累开闸洪涝,尤其是挑战自己固有的习惯。
因此,简书日更才第三天,就感到吃力。
所有事情都重要,唯有简书不重要,可有可无。无收益、无任务、无压力,心魔在,日更难以为继。
坚持,是魔咒。坚持,是挑战。坚持,是成功。
日更第三天,我成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