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接近尾声了,今年的中秋国庆,因孩子感冒发烧没有出去,只是在前两天回了一趟老家。然后就是昨天陪同学看病,回老单位一日游。
这个戏称为这座城市的6A景区那真不是吹的,到处都是人,到处都需要排队,连上个厕所都需要排长队。
疫情期间,我没有回去,现在变化还挺大的。进大门(不管是门诊还是几个住院大楼)都还遗留着疫情时的门卡机。
然后就是本来在三楼的B 超室和内分泌现在调整到四楼,病理科搬到了转化楼,搞得我有些不适应。
除了这个科室的变化外,现在从第四住院大楼修了一个连廊一直连到急诊对面的转化大楼,这样走一圈大概500米,修了这个连廊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下大雨的时候就不会晒到和被雨淋湿了。
记得多年前的那次暴雨,雨一直下,我要负责金卡病房的药,拿药的时间到了,雨下得正大,但是没有办法,就是下刀也得去,打着伞(根本起不了作用,)等把药送到病房,全身湿透,现在还记忆犹新。
现在好了,有连廊以后,再也不会打湿衣服和顶着太阳走了。
帮同学挂号,排队等着检查,还好她的检查不多就只有两项,查血和B超,在等待结果的间隙,我说陪着她在院内走一走。
从门诊出来,因为修连廊的原故,院内的绿化变了好多,我还有那么几秒的时间反应不过来。
陪同学在三住院外的长廊那里坐了一会。起身的时候,同学看到三住院楼的二楼临窗户那里放着很多凳子,她说看病等时间,还可以喝茶。把我一下逗笑了。
她以为那里是医院的茶房,我给她说,那里不是啥茶房,是血透析室。肾衰的病人需要在那里透析血液。她这才明白那些大椅子是干嘛用的。
关于血透还有一故事。那一年,有一个西藏的病人要从第一住院大楼到第三住院大楼去做血透,因为需要提前预约,都有时间。这期间工人推着轮椅要从花园的走廊过,走廊里坐着一些病人还有家属在那里休息。
刚好这个血透的病人坐着轮椅从那里过,走到一半时,突然间走来了几个藏族(不是此病人的家属和陪护)一下就跪在了轮椅前面,在那磕头。由于说的藏语,工作人员听不懂,眼看时间要到了,又着急。那一群藏族同胞也没有起来的意思,嘴里似乎念着他们的经,也没谁听懂。
时间耽搁了,会影响后面的病人,工作人员不知道咋办,走又没法走,时间又着急,只好打电话给院办,院办到了,一问,才知道透析的病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活佛,这些跪着的藏族是他们那个教派的信徒,他们看见了就要下跪给他祈福,所以在此念经。真是把我们工作人员搞得哭笑不得。
我给同学讲了这个故事,她也觉得有些好笑。作为我们看似有些不可理解,但是作为他们的宗jiao信仰来讲本来就如此。
在花园里坐了一会,从手机上看到,检查结果出来了。取完报告,找医生看结果,没有多大的毛病,开了一个月的药,三个月后复查一下就可以了。
也到中午了,闺蜜又给定了几份盒饭,我和同学也一起在医院盒饭,好多年没有吃单位的盒饭,现在的标准比以前高了,也比以前的味道好了一些。在以前,我宁愿吃方便面也不想吃单位的盒饭。所以那时,我的饭卡里面的钱一般都用来买了家里必须品。
就这样,在医院呆了半天,这半天里来来回回走,这一天就过去了。问题解决了,医院一日游也结束了。
真的好久没回,人员也变动了一些,科室也变了。还好,还好,只是做了一些小调整。要不我也会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单位还是老样子,人多。但一些人员调整后,变得不认识,有的退休了,又来了一些新的人员。
新旧交替本是人生常态,世间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拿完药,开车回家了,一天就在陪同学检查看病中消灭掉。家里还有作业没有完成,赶紧回去完成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