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标签”障目了吗?

一“标签”障目了吗?

作者: 小茶岛 | 来源:发表于2017-10-18 12:13 被阅读0次

    最近,身边很多人又说起《三体》。好奇,2010年完结的科幻小说,怎么突然又被人说起?

    大概是因为高晓松在这几期的《晓说》里,都在聊这本书的关系吧。

    曾几何时,提起高晓松,大都想到酗酒驾车,纨绔子弟,以及一些负面新闻。看到他的名字,这些标签就涌上心头,至于他的才华,没有关注过。后来,听他在《晓说》里聊青楼是古代文人的爱情之乡,镖局讲究的是江湖义气,大航海对人类历史改变的巨大,不带偶像剧剧情的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的三角之恋,才发现这个人真是有才又有趣。

    经过2012年和2013的《晓说》,后来两年半的《晓松奇谈》,现在又回归《晓说》的高晓松,身上的标签已经成了第一“知识网红”。他聊起了《三体》,我身边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和研究生同学们,都纷纷翻开了这本书。有的表示看过,有的想看,有的正在看。

    和他在奇葩说里,旗鼓相当,精彩口战的蔡康永,最初也被标为“性取向奇怪”的男人。看了他的节目,才了解他的智慧。

    还有那个放火烧了狗仔车的窦唯,(更为人知的标签是”王菲前夫“),现在的我,才发现没人能唱出他的《无地自容》。那个人们口中每天吃面赶着地铁的中年窦唯,推出了很多没有人声的歌曲,有的我很喜欢,有的我听不懂。

    人们看着新闻里的他,身材发福走样,胡子拉碴的坐在地铁上,各种问,“窦唯目前在干什么?”

    最近录音及制作的成果甚是喜人,我不会在意外行(虽善以伪却一目了然)的喷口儿,只求莫使懂行者戳脊责骂沦为笑柄!

    那些不必要的口舌心思,如若借助知乎平台规避再好不过!

    外界贴给了我诸多标签,这些,我都无法拒绝。我只是个音乐人,一个专注做音乐,专注做我认为的,真实的音乐的音乐人。

    写在歌曲发布之际,

    2017.10.10

    窦唯在知乎上,这样回答到。

    我们随时都在贴着或说看着标签。有很多人或物,我们只需要看一眼标签,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

    像是:吃货,亲切;文艺青年,矫情;凤凰男,自负;小鲜肉,靠脸吃饭;明星,贵圈真乱。

    当然,你一定知道,标签不一定准确,也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尤其是经历了上个月,一系列人设崩塌的事件后。

    表面上看起来,标签是文化输入给我们的偏见。

    可如果分析停在这种表面分析,那就没什么意思了,这种习惯自有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相较于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精彩,我们的时间、耐心和信息处理能力实在有限。人人都希望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所以,不得不把立体的人,扁平化,节约认知成本。用现在流行的话来形容,就是“降维处理”。但如果用传统的方式理解,其实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

    这样才让我们快速的处理迎面扑来的信息,便于大脑管理。

    还记得之前聊得八卦的功能吗?用一个小故事,让你认识部落里一个人,你会以此推断这个人是否值得交往和信任。如果没有这个功能,人最大的自然群体可能还跟猩猩一样,只有20到50个人,而不是现在的150人。

    标签是比八卦信息量更小、更易于传播的元素。

    看似,标签提高了我们认知的广度,可什么样的标签是好的标签呢?

    你要知道,媒体,需要更有传播量的标签;粉丝,需要更接近自己理想型的标签。这些都未必贴近事实。

    作为一个星座小迷,我常和人从星座角度聊天。一次,老先生问我,人不会只有12种,不担心星座变成对人的成见吗?我狡黠的说:人都爱给别人分类,都有成见,可怕的是,有成见不自知。用星座来贴标签,反而会清醒的知道,这不一定靠谱。

    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爆炸,以及为了应对这种爆炸而愈演愈烈的标签化。

    我喜欢互联网,却不那么喜欢标签化的潮流。如果,我们回不到慢的曾经,那起码我们可以一边享受标签带来的便利,一边提醒自己这是一种成见,用一种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当然,更希望,我们都有幸看到,一些人或事,标签后面的不好与美好。

    其实,书都有各种标签。矫情无用的小说,鸡汤满满的自助书,枯燥的历史书,更枯燥的经济学,还有提都不想提自然科学们。

    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标签?

    ...今日美图...

    插图来自网易新闻

    —  先到这里吧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标签”障目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ws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