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派》是年轻演员片场生存真人秀节目,于正担任发起人,吴镇宇、张静初、张颂文担任表演老师。节目真实记录演员从进组、建组、选拔、试戏到定角的全过程。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看着看着发现,演员这个职业比想象中复杂深刻的多啊,作为一个写作小白,我看着看着,怎么越看越觉得是在讲写作呢?
节目里都是即兴考核,因为即兴可以全面暴露演员真实的弱点和问题,我也从这些鲜活生动的暴露里学到三个写作锦囊:
1. 细节是魔鬼,而细节要合乎情理。
节目里有一个场景是,让男演员表现淋雨后真实的生理反应。表演者进来一阵抖头发衣服,拧"湿"袖子,拧完可能觉得还欠火候,又坐地板上倒鞋子里的水。这一系列脱水表演后,导师们纷纷表示演的有点过,为什么有点过呢?
因为所有表演者都很珍惜这次机会,想用自己的才华和舞台表现力去征服导师团的心,这样就会滑到天平的另一端,过犹不及。
录影地横店也在下雨,张颂文老师说完 "这是你想象中的淋雨,而不是真实的淋雨反应" 后,让表演者出去淋20米的雨再进来。
淋过雨的演员回来,利落地微抖身子,不再抖衣服鞋子,直接背着手,笑容清爽而有自信地站着。导师们都很满意,但是淋雨之前,演员是不敢这么"精简"表现的,因为他觉得这是场考试,没把答题卡上的空白填满之前不敢轻易离场。
有一个女演员即兴表演的是,车祸整容后偷拆纱布的女艺人。女演员很顺畅地一圈圈把纱布拆开,好像嗑瓜子一样条件反射地完成,感觉不是在拆纱布,是在拆第五个快递包裹,丝毫没有迟疑、小心翼翼或者因恐惧别扭带来的挣扎感。
导师点评说: 纱布可能会和皮肉粘到一起的。天哦,这句完全击中了我悠哉看节目的心,点评的这个细节也太基础同时也太显功力了吧。
于是我想,细节也是带领读者一步步感受的阶梯,读者看小说看的津津有味不可自拔,不就是有丰富饱满,能让人安心沉浸的细节吗?美的不美的,七情六欲拳拳到肉的细节,才会塑造出极具真实和现场感的文章,这就是所谓的表现力吧。
2. 要有读者思维,注重阅读体验。
有一个男演员,叫周陆啦,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成绩第一名的学生。他认为电视剧相比话剧,更受导演思想限制,自己发挥空间不大,所以在毕业后生活不宽裕时仍没有妥协拍电视剧,是一个很有想法和"原则"的演员。
他跟对手演员搭戏,会按照自己,而不是情节任务的节奏来演,导致观众看起来有点拖沓,有点想快进或者换台。张颂文老师问他 "你觉得,演戏是自己爽比较重要,还是观众看的爽比较重要?" 张老师说他很有导演思维,但是他忘了自己不是导演,是为了呈现剧情给观众的演员,加戏是编剧的事情,不是演员的事情。
好比演戏要有观众思维,以免观众怒而换台,写作也要有读者思维,像邀请读者一起玩滑梯,要把梯子弄的滑一点再滑一点,不然时间那么宝贵,忙里偷闲的读者为什么要看让自己不舒服的作品呢,写作就是作者和读者的一场合作,拿读者不当同伴路就走歪啦~
3. 反馈很可贵
节目里的好多选手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学院教育,非常渴望专业老师点拨和打磨演技。吴镇宇说,"他们都没被传承过,我们行内所熟知的规矩",所以也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不知道怎么优化,有老师点拨,进步可能就是转瞬之间的。
好的对手演员也是很好的反馈,一个男演员要表演 醉酒男子夜敲前女友房门,本来张静初想让一个在待定席的女演员协助搭戏,结果在于老师怂恿下,张老师亲自上阵演前女友。
张老师一秒入戏,声泪俱下又很自然,带动男演员也演的很有张力,情绪浓郁又带一点恰到好处的克制。演技纯熟的张静初开启了初生演员的光芒,像七步生莲,这就是同行者力量激发出来的力量吧。
写作是个蛮孤独的旅程,每个老师和同伴的反馈都是那么的宝贵,给我们掌声和鼓励,也给我们启蒙和方向。
张颂文说,演戏是对生活的提炼,经历越丰富,人物越丰满。写作亦如此啊,生活丰富了,写个日记都跟导了个大片似的。
再长的文也有结尾,于是结尾咋整比较好呢,这真是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