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走到现在

作者: 丽丽娅 | 来源:发表于2016-02-03 04:37 被阅读94次

    从购买韩国版权到现在,《我是歌手》在中国已经迎来了第四个年头,这四年来,即便吐槽质疑声不断,但凭着强大的歌手团、炫目的舞台效果和动人的现场演奏,他还是成了大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领头羊。至少播放量、搜索量远甩其他节目几条街。

    第四季从开播到最近的第三期,也还是吸引了很多话题,其中讨论最多的,莫过于几位歌手的风格和现场表现。就我自己而言,也是关注歌手本身多过演唱的曲目。

    首先是最喜欢的徐佳莹。其实在看节目之前只是听过她的一些歌,对这个人并不熟悉。但第一期她一出现就把我抓住了,不是她的歌,而是她这个人(虽然她的歌我也很喜欢)。第一眼看就惊叹了,这是个像精灵的女孩子!虽然长相身材并不算很特别,但她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那种干净和灵气让我很喜欢。事实证明,她的声音和她的人是一样的,也是那种干净纯粹,唱的歌并不花哨,但很动人。真的很期待她之后的表现。

    李玟让我震撼。她的技巧、她的气场、她的舞台表现真的无愧天后这个称呼,对欧美风的娴熟驾驭以及热辣性感的舞蹈实在让人难以拒绝,一句话,魅力十足。不过让我震撼的倒不是这些,而是她的认真、她的努力。有朋友说看完这几期深深地明白了什么叫做“比你牛逼的人比你还努力”,看着她每一次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以及写得密密麻麻的曲谱,听她说自己每一次都是这样全力以赴,工作起来就什么都顾不上了后有点汗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获得的这一切是应得的。

    克勤大叔和赵传都是纯粹的代表,这两个人这几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简单、不花哨。他们都没有在编曲上做太多改动,而是用一种偏质朴的方式去表现,克勤大叔是深情演绎,赵传则是回归歌曲本身。或许这也是两个人总是被说KTV风的原因吧,因为跟其他几个人比起来修饰的东西太少。但我倒觉得,这两个人在乐坛摸滚打爬了这么多年,技巧上的娴熟早已无需置疑,只是走到他们这个阶段,特别是像赵传经历了这么多起伏,技巧已经没那么重要了,他们关注的是歌曲和心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如何把击中自己心的歌曲唱到听众的心,才是他们所追求的。其他的,或许早就看开了。

    黄致列很养眼。他的外形、他的声线、他的唱腔估计早已让一众女粉丝少女心爆棚。不过吸引我的除了他的声音外,还有他可爱的性格和表现出来的修养,真诚、礼貌的大暖男,估计没有多少人会讨厌。只是,个人觉得他演唱的风格还是单一了一些,几首歌唱下来唱法什么的也都大相径同,如果一直这么唱不求突破的话,有点担心会审美疲劳。

    说到突破不得不提苏见信。显然,信非常希望大家能注意到他在演唱上除了高音和爆发力外的其他优点,所以这三期一直在尝试不同风格的歌曲,张惠妹的《人质》和李玟的《刀马旦》都被他拿来试手。只是勇气虽然可嘉,效果却实在不理想。《人质》可以听得出来他一直在压自己的声音,尽量放低了唱,结果第一段走音实在厉害,一直到后面才找到感觉,这首歌真的把他演唱的缺点放大了。而《刀马旦》,老实说听得我直犯尴尬症,歌基本不在调子上不说,前面部分真的太怪异太违和,后面虽然好了一点,但这首歌真的不适合他。强烈的个人风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桎梏,但太过刻意、盲目的转型对歌手的伤害会更大,甚至可能会是毁灭性的。

    第三期的苏运莹,洒脱、飞扬,很夺人眼球,曲子改编的虽然略显繁复,但依然不影响她带来的惊喜。踢馆失败也不打紧,至少人气应该赚了不少,期待她之后的作品。

    HAYA乐团的淘汰是意料之中的。他们的第一次亮相就让我惊艳,但同时也预感他们会被淘汰,因为他们不适合这里。他们的演奏、他们的歌曲、他们的表演总是让我想到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和飞翔的雄鹰,他们属于广袤的天地,华丽的舞台于他们太小了。每种乐器、每首歌都有适合自己演奏的地方,舞台对HAYA乐团的风格而言并不适合,甚至会成为一种束缚。而他们的曲风,也并不适合竞技场,因此,注定淘汰。但我还是很感谢节目组邀请他们参加,至少会让更多人认识到他们、了解他们的音乐、他们的追求。他们那种从心底散发出的对音乐的热忱、对自然的敬畏,让人心生感动,而他们的诉求和呼唤,我相信也能引起很多人的深思。特别是第二期科尔沁夫给他们写的词,悠远的意境和深沉的悲痛一下子就让我想起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表现,却又同样令人心痛。或许,这就是HAYA对很多人的意义吧。

    至于关喆,以前真的不怎么知道他,但他一开始说的话就让我没办法喜欢,所以不予评价。

    私以为,这一季的《我是歌手》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首发歌手就涵盖了不同国籍、不同地区、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选手,想必这也是节目组这一季的追求了,当然,后面的歌手还没有登场,也不好太早下定论。

    我不是个综艺迷,一年下来坚持看完的综艺也就那么几个,《我是歌手》也是因为李健,才从第三季开始追起,前两季都没有看过,但看到现在,也有不少感受,或许只凭这两季就评论这档节目会有些以偏概全,但我相信我的很多感受不少观众也都有过。

    这档节目的版权购于韩国,但在芒果台运营下,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了电视市场,从收视率来看,收益也很好。只是四年下来,《我是歌手》也开始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自然是歌手资源问题。作为歌手竞技的音乐综艺节目,歌手是节目成功的最大保证,前几季之所以能获得持续性关注,强大的歌手团是最根本的因素。但一季一季的过去,能参加节目的歌手自然也就越来越少,后劲也就越来越弱。歌手参加节目有歌手的顾虑,节目组邀请歌手也有节目组的考虑,而粉丝也有自己的情绪,只有在这三者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时,节目才会有最好的效果,但就目前而言,能达到这个效果平衡三者关系的歌手已经不多了,可是没有合适的歌手,这节目也就不复存在了。

    其次是节目公信力问题。芒果台一向擅长炒作和各式营销,每一档节目总要弄点博人眼球的话题才行,而《我是歌手》最大的营销点就是歌手成绩。洪涛老师的公布名词大法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成为该节目的一大特色。但是节目播到现在,对结果的质疑声越来越多,几乎每一期的结果公布后都会有人在网络表达质疑和不满,认为选票结果不公,甚至为了表达不满而罢看节目。当然,节目组也有自己的难处,考虑到歌手的面子问题等因素,公布选手的票数不太现实,但是否有什么办法既能让观众信服选票结果,有顾及到选手的情绪?这个问题虽然难,但如果能解决,那一定能为节目加不少分。

    再次是模式化问题。一档节目,特别是这种规则比较清晰简单的节目,在一期一期的制作后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这种固定模式是由节目本身的机制和后期的制作共同造成的。就目前而言,《我是歌手》已经有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普通话不算标准的男主持、强大的现场演奏团、绚丽夺目的舞台灯光、泪眼婆娑的观众和在公布结果时喜欢调戏歌手的洪涛老师,共同构成了《我是歌手》。特别是这一季,模式化痕迹愈发明显。第一期李克勤的主持让我有一种穿越到了第三季古巨基主持的错觉,两个人的讲话方式、发音咬字和一些梗的运用,都是一个样。虽然到第三期为止,李克勤主持得越来越上手,但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梁翘柏的团队很强大,现场演奏效果确实没的说,但节目走到现在,音乐风格或多或少都有些重复,少了最初的惊喜。模式一旦形成,的确很难突破,但在细节上做出改变、形成特色还是可以的,就《我是歌手》而言,最好做突破的就是歌手类型和编曲风格了,这两个方面减少重复,就能给节目增添不少新鲜感。

    最后是后劲问题。这一点是前面三点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老实说,我并不看好这档节目的未来,甚至所有中国目前所有以季为单位、以明星为主要参与者的综艺节目,因为参与人员资源、程序化的表现和剪辑模式导致的后劲不足,是所有这些节目的通病。电视节目是有盛衰规律的,大部分节目可能都会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最终消于沉寂。

    一档优秀的综艺节目只有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而这样的竞争力首要的立足点是制作者不断喷薄的创新力,在保留其内核的前提下不断为节目注入新元素是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培养目标观众中的忠实群体,使节目始终有一批坚持收看的忠实观众,对节目的后续发展而言也很重要。这一点,《康熙来了》是范本。当然,如果实在难以维系,及时收手,留给粉丝一个念想也不见得是件坏事,在合适时间停下总好于为坚持而坚持,丢了初衷不说可能还要赔了名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歌手》走到现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ce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