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投射

作者: 清心思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22:38 被阅读0次

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出“投射”的概念。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当我们深究别人的缺点,认为别人很讨厌时,你会发现别人也在排斥、反感自己,只是有的人没有说出来而已。由于暴露自己的缺点会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我们自己不赞同或是无法接受这些内在特质,刻意去压抑它们。于是潜意识帮助我们的方式就是将这些缺点投射到一个方便的就近目标人物身上:我们的伴侣或亲人。当这些特质透过其他人反射到自己的身上时,我们就会讨厌这些特质。

举个栗子,老公在开车时会有路怒,我非常反感讨厌。觉得老公太没素质,修养不够,希望能绅士些。于是经常会因为这个跟他争执。后来有一次,我静静地体会一下,我为什么那么反感,难道我内在也有个想爆粗的部分,被压抑着?突然豁然,自己内在有个爆粗的部分,更有一个不允许爆粗的部分,对爆粗有很多评判攻击。于是把那个想骂人愤怒的部分投射给老公,觉得粗俗野蛮,当这部分反射过来,我就莫名反感。当明白自己想要粗俗被抑制时,对老公爆粗的反感一下释然。于是恶狠狠地跟着骂,满足自己的愿望。我的反感消失了。老公讶然我的反应,他立刻不骂了!

荣格所指出的,“内在无法意识到的状态,就会透过命运向外呈现”。如果我们无法意识到内在的某种东西,“这个世界必定会透过冲突,将它呈现出来,然后又往反方向分裂发展。”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将这些特质整合进来,才能变得完整无缺,这就是所谓的“内在伴侣”。

投射其实并不是全然病态的事。如同偶像追粉,就是把自己英雄的特质投射出去。一个投射出来的形象,代表的就是一种封锁在内在潜力。当我们需要将某种形象公开呈现出来时,第一步就是在他人的身上察觉到这种形象。然后我们才有可能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到这一切都是与自己相关,从而有意识地收回这种形象。

在原生家庭,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受过的每一个伤、得到的每一分爱,都是被深深植入潜意识,然后,被投射到成年人的生活里、关系中。

也就是说,一个人成年后的人生怎样,父母在他童年时就定了基调:被父母呵护的,会投射出别人也会善待自己;被父母否定苛责的,会投射出别人也对自己充满挑剔……

还有,其实婚姻,特别是长期婚姻,跟原生家庭一样,对人也是深有影响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痛点,原生家庭、成长期遗留的创伤和影响,越是要超越,越是需要正视。停一停脚步,弄清楚自己的痛点在哪里。当我们收回自己的投射,投射就变成了自己的财富,再上路时,才会极大避开让人生陷入恶性循环的模式。

相关文章

  • 搞懂了“投射性认同”,别人就很难伤害到你

    投射性认同,强调的是认同,是投射者把自身的心理特征强加到被投射者身上,并努力诱导被投射者根据投射的心理特征作出限定...

  • 心理投射

    余秋雨的《借我一生》中,写过一句话: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

  • 心理投射

    日常的行为习惯反应到心理上,就是投射 镜像神经元 今天由新乡学院心理学讲师于洪超授课,“心理投射的应用”,先给大家...

  • 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是指一个人的一种不自觉的过程,把自己的态度、愿望、情绪等投射于环境中的事物或者他人,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

  • 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

  • 投射心理

    投射效应,其实就是以己度人,以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来看待别人,把自己的情绪感受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误区...

  • 心理投射

    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出“投射”的概念。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

  • 心理投射

    2020年3月12日 星期四雨辰宝7岁8个月 亲子读经第267周第4天 一、读经: 读经人员:辰妈、辰宝 读经内容...

  • 心理投射

    苏轼与金山寺的佛印一起坐禅时的对话: 坐禅一个时辰后,苏轼忍不住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佛印看了...

  • 【案例2】绘画心理分析:什么?你投射了!

    蓬蒿人心理咨询 【案例2】绘画心理分析:什么?你投射了!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投射,用得很广泛。 投射一词最初来源于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投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yi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