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家庭教育常见50个问题)之四
悦聊微尘
(接上续)
三十一,忽略爱与性的教育。当孩子渐渐长大以后,他会开始学着去爱,也开始对性好奇。很多家长认为这些事情就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去发展,却不知道孩子需要在爱和性方面也被教育。
三十二,把自己的意愿变成孩子的意愿。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有些家长常常忽略这一点。
三十三,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在家庭里,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其实是给孩子温柔一刀,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家长限制了他们利用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孩子对自己产生好奇时,家长的保护其实是在向他们的积极性泼冷水,孩子无法体验到自己的能力。
三十四,把孩子的消极理解为懒惰。孩子不是超人,有时状态低迷。不要对孩子被动的行为表示指责。
三十五,把成绩看得太重要。家长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孩子还在学校时,家长把学习成绩当成了评价孩子的标准,而当孩子走出学校之后,却发现没有分数,这一参考,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而变得迷茫。
三十六,不让孩子体验挫折。家长渴望给孩子一个安宁的成长环境,因此不愿让孩子在童年时吃太多的苦,但也正因为在童年时很少遭受挫折,长大后就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三十七,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会不断的高涨,孩子都会开始萌生出独立的意愿。而此时偏偏很多父母却不愿意让孩子独立,甚至对孩子独立精神有很大的恐惧。限制孩子独立,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反作用,也不利于维护亲子关系。
三十八,挑剔孩子的朋友。没有一个家长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当你替孩子筛选朋友的时候,也是在替孩子选择孤独。
三十九,不做一个独立的家长。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独立,而是家长不独立。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需要独立时,有些父母担心孩子独立受伤,这时并不是孩子过于依恋父母,而是父母过于依恋孩子。
四十,让孩子只关注自己。孩子的自私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溺爱,把孩子视为家庭中心,一切都只关注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他只会关注自己,想不到关心别人。
(后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