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周对《事实》这本书的内容的分享,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些人的本能思维从而进入认知的陷阱。这里将书中提到的这些本能思维分享给大家。
1. 一分为二思维
在远古时期,人类非常弱小,为了适应环境,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东西分为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把动物分为好的和危险的。这个过程几乎不用思考,靠直觉就能判断。直到现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是会自然停留在“非黑即白”的二元结构中,比如我们头脑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穷人和富人”之类对立的概念,就是本能的体现。
怎么做:有意识地着眼于整体中的大多数,观察黑白两极间的大片灰色地带。比如,把所有国家按人均收入由低到高分成四个等级,70亿人中有50亿人都处于中间两级,只用穷人和富人进行区分是不准确的。
2. 负面思维
假如有两条新闻:“飞机失事”和“飞机安全降落”,你会更关注哪条?大概率你会说前者。这其实就是人类警惕危险的本能。试想一下,在原始社会人类如果看到野兽还不立马逃跑,就只能等着被吃掉。这种本能,也让我们更容易去关注事情坏的一面,忽略事情的全貌。
怎么做:提醒自己更多的坏消息≠更多的坏事情。比如我告诉你2016年,全世界有420万婴儿死亡。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非常可怕。但在1950年,这个数字高达1440万。所以一个看上去很吓人的数字,并不意味着就是坏事,背后的真相反而是世界在变好。
3. 直线思维
如果你看到一块石头朝你飞过来,你的眼睛和大脑自动就能计算出它的运动轨迹,进行躲避。这种自动预测能力,也帮助我们的祖先,从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会下意识预断一件事情:过去如何,将来还会如何。
怎么做:用曲线的视角看问题。也就是在预判一件事前,有意识去考虑外界因素,它们可能会改变事情的走向。比如,过去两个世纪全球人口暴增,很多人担心照这个速度,人口很快会超出地球的承载范围。但事实是,随着经济的进步、避孕措施的发明,几乎所有国家的生育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4. 恐惧思维
想象一下:你被悬崖边的风景吸引,将身体探出栏杆,突然栏杆剧烈晃动。怎么办?出于恐惧本能,你会马上离开。所以你看,对人身伤害、受困和中毒的恐惧,会帮助祖先快速逃离危险,更好地生存。直到今天,这些危险也会触发我们的恐惧本能,本能地把事情严重化。
怎么做:认清“令人害怕”的东西并不一定危险。真实的风险=危险程度x发生的可能性。当你判断一件事是否危险时,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比如很多人看到空难报道后,会觉得坐飞机不安全。但数据表明,中国各大航空公司飞机失事的概率,平均只有20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坐飞机出行,安全系数其实相当高。
5. 规模错觉
大脑给我们最大的错觉,就是容易把我们直接听到、看到的东西,作为整个世界的全貌,即注重局部而忽略整体。二战期间,人们发现幸存的轰炸机中,机翼中弹数远多于机身中弹数。人们天然会觉得应该加固飞机的机翼。
怎么做:不看单一数字,看比例。还是轰炸机的这个例子,想要知道事情真相,你不应该只看幸存机,而是把战斗机总数和返航数进行对比。真相是机翼受损还能返航的比例很高,而机身中弹还能返航的比例,低到近乎为零。所以加固机身对飞机返航影响更大。
6.以偏概全
每个人都会在头脑中自动进行演绎和归纳,这是下意识的行为。归纳法对我们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但有时候归纳法会使我们错误地把个例归纳为全部。就好比盲人摸象,不同人摸的地方不同,归纳出来的象的特征也就不同。
怎么做:经常质疑自己的分类方法。我们要经常在同一类别中寻找不同;在不同类别中寻找相同;在不同类别中寻找不同;并且我们要注意大多数及极端案例;最后,我们不要假设别人是傻瓜,当你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时,要保持好奇心和谦卑之心,去探究这现象背后的逻辑。
7.命中注定
所谓命中注定,就是我们认为一些事物内在的属性将决定其命运,无论是人民、国家、宗教还是文化。这种思想认为所有的落后都是他们的内在本质造成的,而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学习某个东西,学了一阵后,说我太笨了,这个学不会。
怎么做:注意缓慢的改变。通常当你认为命中注定的时候,只是发生的改变比较缓慢,或者不明显,当你注意到缓慢改变,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命中注定就会瓦解。
8. 单一视角
人类大脑的认知倾向于将问题简单化,当我们有了一个简单的想法,并且发现它能解释很多事时,我们天然会认为所有问题都有单一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手里拿了一把锤子,看任何东西都像是钉子。这种本能可以节省我们大量时间,但也很容易掩盖事情的真相。
怎么做:跨学科学习。单独某一细分领域的学习,很容易让人的思维受困。所以无论是数字、物理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都应该去学习。此外,你还可以多与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讨论,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事情。
9. 归咎他人
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大的生存威胁一般来自外部环境,比如野兽的攻击或是自然灾害。当坏事发生时,这种本能会驱使我们找一个替罪羊来背锅,忽略对事情真相的理解。不只是个人,国家也是如此。全球气候大会上,很多国家最爱做的就是推卸责任,把全球变暖的责任甩到别的国家身上。
怎么做: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当一件坏事发生,你不要立马做判断这是谁的错,而是去找事情背后的系统性原因。同样是气候大会的例子,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制裁排放量高的国家”,而在于“每个国家都降低排放”。只有这样才能达成共识,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气候问题。
10. 情急生乱
当我们面对压力、紧迫感事件时,我们第一反应不是用理性去分析,而是直接采取行动。比如我们看到标题中带有“速看,马上删”“震惊”等词语时,情不自禁就会点开去看。
怎么做:冷静下来,不要立马做决定。比如购物网站限时打折,时间的紧迫感可能让你要立马下单,这时候可以问问自己,这笔钱还能用来做什么?或者把这笔钱转化为时间:这笔钱相当于我多久的工作?让自己能理性去思考这个东西是否值得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