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散文
唐朝诗人是怎样求关注的?

唐朝诗人是怎样求关注的?

作者: 梧桐树边羽 | 来源:发表于2019-09-20 10:29 被阅读0次

    这个就是问唐朝的那些大诗人是如何闻名天下的。

    既然是以诗人身份闻名天下,自然是要把自己的满腹才华亮出来给天下人看。所以啊,我们要看唐朝的文人士子是如何把自己的诗作发表出来,赢得美名。

    那个时候没有网络,连正规的出版行业都没有。一群年轻、满腹经纶却默默无闻的年轻人都拼命地想出人头地,命运为何偏偏对你加以青眼?

    我们来看那些诗歌大家是如何走出来的。看明白之后,就会对如今的高考制度没有那么多指责。虽然是独木桥,但是至少人人都还是有机会走一遭。

    唐朝科举制度开始兴起,成为朝廷选拔贤能之人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比西汉魏晋时期门阀政治,任人唯亲要开明、大度了许多,让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记得有朋友问过“旧时王谢堂前燕”为什么“王”、“谢”如此大家?为什么那么多英雄人物都是出自这些大门阀?因为门阀政治控制下,其他的人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是科举改变了这一切。

    但是门阀的血液依旧在王朝思维中流淌,所以,虽然科考选取天下士,可并不是谁都能去考的。

    李白就不行。现在一般认为李白出身富商家庭,定居四川。 而商人,在唐代是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资格的。 大家不要以为科举制度就可以随便报名, 参加考试必须写个人履历,历数三辈以上的出身,并且还需要有名人作保,是来不得虚假的。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李白蔑视功名、无意科考,这纯属臆测。李白这个家庭背景,是不够资格的。

    所以李白就走了另外一条路:“直干名主,遍干诸侯”。这在当时也是求关注的一条常用路子,既然不能参加科考,就把自己的作品送给那些高官们吧,一旦被看中,也就有了前途。

    谁说李白无意功名?他也曾把各路高官拜了个遍。最有名的就是带着诗集去求见李邕,而彼时格律诗改革在高层如火如荼,李邕不但是个书法家,对格律诗的规范(当时是新诗)也是持支持态度的,所以对李白擅长的歌行体并不感冒。

    李白碰了一鼻子灰,怒而写诗,又成了经典: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如今看来,这诗当真是豪气逼人,可在当时,李邕是号令天下的文坛领袖,你一个乳臭味干的小年轻在他面前写这种诗,那可真是满嘴跑火车。不单老成持重的李邕拒绝了他,大部分干谒都没有结果。

    这一波求关注没有成功。

    李白的干谒之路非常曲折,也受了不少委屈,那些意淫李白诗仙无意功名的人是不会正眼看这些血泪的。

    比如给他“谪仙人”美称的贺知章,可算一段佳话?人人都说他看了李白的《蜀道难》,惊为天人下凡,真的是这样么?贺知章虽然年事已高,但是观念新潮,他在诗坛格律、复古相争之时也是力挺格律诗的。贺知章对这首古风不置一词,只是对李白的履历产生了怀疑:“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这话今天说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连门第都说不清楚,怕么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吧?”

    李白的身份成疑,源自他自身的故意隐瞒。原因不得而知,不过如今有学者提出李白是否姓李都值得考证。贺知章自然有此疑问了,只不过他比李邕客气,没有当面指出,而是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结果倒是被炒作成无比欣赏李白,并赠以“谪仙人”称号了。

    不过李邕、贺知章这些名人的效益,让李白的关注度日高,特别是诗才实打实的在那儿,经得住任何人的质疑,所以名声日隆。关注度日益高涨。

    同时,李白还通过道友身份让道士吴筠打通玉真公主的关系,最终通过日渐高涨的诗名,玉真公主的吹风,吴筠带入宫中得见唐明皇,进入了中国历史最强大王朝政治核心。虽然只是写诗唱唱赞歌,翰林待诏,但总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说到玉真公主,大诗人王维也是通过干谒这位公主进身的。

    王维是如何混出关注度的?虽然他晚年号称诗佛,年轻的时候可是风流倜傥,棋琴书画,无所不能。他和“岐王府里寻常见”的这个岐王关系非常好,一次岐王和玉真公主饮宴,就让王维扮成乐工奏乐,演唱他的诗句。诗又写得好,人又长得好看,就这样入了玉真公主的法眼,从此一路亨通。

    同为当朝两大诗人,李白和王维却毫无交集,野史说便是玉真公主的缘故。但实际上李白见没见到玉真公主其实存疑,他主要还是靠道士吴筠引荐入宫的。

    除了干谒,还有参加各种诗会,这也是出名的大好机会。当年孟浩然初入长安,王维带他去参加一个宴会。大家一起做联句的游戏,孟浩然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让在座的文学前辈叹为观止,好得让人不好意思接下句,游戏只得终止。

    孟浩然因此天下闻名。

    不过后来孟浩然藏在王维床下躲避皇帝,得到面圣的机会,却没有把握好,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得罪了明皇,终身不仕。

    科考、干谒、诗会这些都是唐朝诗人主要求关注的路子。

    当然还有很多野路子,比如陈子昂买琴摔琴赠诗,那是自我炒作;风景名胜提诗,比如崔颢的“黄鹤楼”;歌女传唱,比如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的“旗亭画壁”;还有各种送别时候的口占,即随口吟诗,赠送他人,集册流传。

    但是这些手段在人际关系阶层化的当时,远不及前面三条走高层路线得到关注来得快。

    像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得到唐德宗欣赏,不但诗名美扬,还因此加官进爵,好不快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朝诗人是怎样求关注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as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