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一定是选择人才,那么如何把人选对?什么样的人,才是正确的人?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人看准?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让你平常看不见的人,涌现出来?本文作者总结经验,为管理者提供人才选择的经验与方法。
最近有个在圈里广为流传的冷笑话,问:谁是贵司数字化的真正推手?有三个选项:CEO,首席执行官,指企业一把手;CTO,首席数字官,指企业IT或数字化条线的负责人;COVID-19,新冠肺炎,指当前的疫情。答案自然是最后一个。
貌似一瞬间,所有大咖都加入了直播大军,各企业老大、各路大V不说,就连一向矜持的央视主持人、传统媒体人,都开始了全民直播带货的节奏。
很多人都在为企业数字化积极探索,但常常苦于该主题叙事过于宏大,总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或者忙了半天成效不大。那么企业数字化的万里长征,应从哪里迈出第一步呢?
亚马逊的贝索斯在1995年创业之初,也面临过从哪里开始的问题。他的选择很明确——选人。因为他知道,无论个人能力多强,市场空间多大,发展势头多好,要把事业做大,实现梦想,单靠自己是肯定不行的。成就伟业,必须从选对人开始。
定义选人标准
贝索斯的选人标准一共三条,简洁明了。
实干家:既有创新,又能实干
在接受采访时,他多次描述过这些人的样貌。在2018年致股东的信中,贝索斯如此写道:
“他们永远充满好奇,爱探索。他们喜欢创新,即使是专家,也会保有初学者的‘新鲜’心态。他们把我们做事的方式,只看作是我们当前做事的方式。他们能帮助我们接近潜力巨大但目前还难以解决的市场机会,并谦虚地相信成功可以通过迭代来实现:发明、尝试、再发明、再尝试、不行接着再来、继续调整、继续创造、继续努力……一遍又一遍。他们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绝不是笔直的。”
主人翁:着眼长远,极有担当
我们都知道亚马逊特别强调痴迷客户、特别崇尚长期主义。其实主人翁精神,也是贝索斯特别看重的品质。只有心中有主人翁责任感,才可能真正做到从长远考虑问题。
亚马逊要求所有领导者必须是主人翁:必须从长远考虑,不为了短期业绩而牺牲长期价值;每个人的行为不仅仅代表自己的团队,而且代表整个公司行事;绝不能说“那不是我的工作”。
内心强大:特能扛事,特能抗压
在推动组织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以数字化的方式,重构业务,重构组织,需要改变很多人的思维理念、工作方式以及行为习惯,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挑战及阻力障碍。
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百折不挠,才能愈挫愈勇,才能创造性地用以退为进的智慧,通过拐大弯的路径,真正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选人标准明确了,那么怎么把人看准呢?
思考看人方法
选对人,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持续性的过程。
人是会变的,有的人会快速成长,有的人会停滞不前;有的人说得很好,但经不住事的考验;有的人在别的公司做得风生水起,但招来之后也可能一败涂地。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人看准呢?
打井式看人
达成结果的方法、方法背后的理念以及理念之下的品性,才是看人的关键。
举个例子。有次为某地产企业高管做培训,讲如何选人看人。谈到如何识别高潜人才时,有位区域公司负责人提到麾下有位负责成本管理的年轻人,很有发展潜力。
何出此言呢?因为经他手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无论是总成本,还是单位成本,都比其他人管的项目好得多。
这只是结果。怎样才能深入下去呢?
想深挖,要问:他成本管理得好,是怎么做到的?深入了解,才会发现,原来这位年轻人管成本,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
他不是一味地找供应商压价,而是会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哪些厂家、哪些型号的设备能耗高,故障率高,维护保养以及更换成本高。分析之后,他会主动找设计部门做好选型,会主动与供应商沟通帮他们改进产品,还会主动提醒商业地产的运营团队,应多注意哪些型号的设备。毕竟光是风火水电这一项,一年的成本就相当可观。
说起来,这些都不是他分内的工作,但他不仅主动想了,还主动做了;不仅做了内部的跨部门协调,还做了对外部供应商的管理与指导。
再深挖,要问:他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方法?因为他的工作理念不同。他做事不设边界,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对他来说,帮大家多做一点,为公司多做一点,自己也能多成长一点,何乐而不为?
再深挖,要问:什么样的人,才会这么想,才会如此地“冒傻气”?就是真正有主人翁责任感的人。这样的人不多,有幸遇到,一定要好好珍惜。
当天总结时,该公司总裁着重强调了这样的看人方法,并给起了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打井式看人”,意即要逐层深入,持续深挖。
战壕中看人
简单了解肯定不行,而需要高频的接触,近身的观察,以及并肩战斗的过往。
比如,事不关己时,此人是仍然积极参与讨论,还是已经开始神游;遇到困难时,此人是仍然斗志昂扬,甚至被激发出更大动力及创造力,还是已经缴械投降;遇到冲突,尤其是会影响自身利益时,此人是顾全大局,还是自私自利。
亚马逊现在是全球领先的云服务企业,从零做到现在巨无霸的主要推手是安迪·杰西(Andy Jassy)。2004年,有人提出了云服务的大胆创意。后经深入讨论,发现的确潜力巨大,很可能成为公司的下一个增长引擎,必须敢为天下先,必须大力投入。
业务决策倒是清晰了,那么让谁负责呢?
当贝索斯提名杰西时,不少人表示反对,最主要是因为他不是技术出身。但贝索斯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让杰西负责,并且在之后那段漫长的方向不明、研发受挫、各种质疑满天飞的晦暗时间里,给予了长期且坚定的支持。
贝索斯为什么对杰西有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因为此前,他对杰西长期且深刻的了解。要知道在被委以重任前,杰西做了贝索斯两年的业务助理,相互了解。
杰西不仅能达到亚马逊的三条选人标准,更重要的是,贝索斯在他身上挖掘出了一项过人的才华 —— 极度痴迷客户,总是能在各种纷繁复杂中,抓住客户最核心的需求,继而顺藤摸瓜,找到击穿打透的良方。
全周期看人
有些人在大势向好时,做得顺风顺水,然而到了宏观收紧时,就全线歇菜,但也有些人,顺风时能乘势而上,逆风时还能稳扎稳打。
这意味着,看人不能只看一时一刻,一城一池,还要拉长时间周期,还要丰富工作场景,要看他在各种环境、各种挑战下,会如何面对,如何思考,如何行动。这既是考验,也是历练,既是对能力的历练,也是对心智的历练。
创造涌现机会
随着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作为企业家、创业者及高管,自己目力所及的人,在组织中的占比,肯定会越来越小。那么对于平常看不见的人,应该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有机会涌现出来呢?这里有两招。
数字化工具
贝索斯相信,人人都有好的创意。为此,亚马逊自创了一个名为“点子工具(Idea Tool)”的内部应用,鼓励大家不要考虑技术上或商业上是否可行,想到什么创意,就大胆畅所欲言。点子工具,大家都可以自由浏览,高层领导也可以直接看到。
亚马逊Prime会员业务的最初创意,就源于此。创意提出者是一位级别不高的软件工程师。当这个创意越来越被大家关注,并最终得到贝索斯的鼎力支持,正式启动时,这位工程师也加入了项目组。一个原来默默无闻的人,就这样涌现了出来。
参与式会议
有位企业家在开会时,总是特别关注坐在后排,列席会议的人员。
会议开始时,会请后排人员逐一介绍自己;会议进行中,谈到重大发展问题,也会请他们逐个发表意见。讲得不好,也不批评;讲得好的,大力表扬;讲得特别好的,很可能当场就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在2019年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刚入职不到两周的后排人员提出,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业务复杂性越来越高,似乎有必要把资金管理系统与业务运营系统以及战略规划系统打通。
貌似小建议,实则大举措。因为三大系统一旦打通,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充分模拟企业在波动性大、不确定性高的当今时代,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从而做好相应的行动预案。一旦发生重大变故,也能做到更全面的推演、更周密的部署、更迅速的行动,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是,这位新人当场被调到了数字化项目组,这是一个由企业家本人直接负责的特别战队。
没有人天生就会选人,有些管理者之所以能成为高手,大多也是被逼出来的,看的人多了,踩的坑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思考,从而明确选人标准。管理者通过刻意的练习和安排,才能把人看得更深、看得更真、看得更全,才能让平常看不见的人才涌现。
就像一位企业家说的,即便阅人无数,还要持续修炼,要向“一眼看到骨头里”的境界,不断逼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