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过年放假,很多人已经开始担心回家发胖的事了……
每天念叨要锻炼,也都变成了“一定从明天就开始!”
所以最怕听到那句,“看看人家看看你”……
这不,50岁的许晴上了热搜,“知天命”的她,说自己多了一份二十五岁的笃定、坦然与担当。
“对我来说,时间是一种慷慨……人生路上我一直很清楚自己该带在身边的小念头:做除法!”
来源:许晴微博她的“做除法”,在外人看来,不只是精神世界,也体现在了外形上——许晴的身材确实让人羡慕。
电影《邪不压正》中经典的那一幕,让多少女生都被惊艳。
很多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她是足够“自律”,才换来这样的成果。
但他们不知道,许晴自己说:“我是个不运动的家伙”。
自律本身是个好追求。
如果它只能让你更焦虑,这种“上进”就有点跑偏了。
1、冷静点,别被女明星们骗了
一个普通女孩的绝望能有多突然?
因为一张照片就够了:
看到45岁的林志玲,好身材几十年如一日,觉得自己喝水都十分罪恶;
林志玲参加微博之夜,因为身材上了热搜 / 视觉中国看到莫文蔚的腿一次次上热搜,惭愧自己二十几岁的身材不如眼前这个48岁的女人;
2018年,莫文蔚在巡回演唱会上 / 视觉中国看到49岁“雪姨”王琳的腰身,就装模作样地忍痛放下了手中的炸鸡;
“雪姨”的一组组硬照里身材都无可挑剔 / @演员王琳 微博还有那张杨丽萍在舞台下的背影照。
不敢想她是如何做到的,已年过60,却依旧是舞台上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孔雀精灵……
杨丽萍在后台被拍到的背影 / @杨丽萍 微博人永远没法单纯地欣赏美好的人或事物,一捧一踩才有乐趣:
“看!这就是自律的结果。
你为什么胖?就是因为你懒,你没追求,你才被人家拉开了差距。”
张惠妹身材发福上热搜,有人拿她和杨丽萍的身材作比,但张惠妹的发胖有家族遗传性,不能完全认定“放飞自我”
用体型给人分等级,才是真的蠢坏。
就身材而言,有毅力用心经营的人让人佩服,但后天努力并不能决定一切。
身材傲人的女明星们,大多先天外形条件就比常人更适合上镜,再加上有专人指导、系统管理方案,在身材上的投入更不是常人所能及。
身边苹果型和梨型身材的姑娘很多,不是大多数人都没毅力。
很多时候,她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瘦下来,也极易反弹……
小妹的一个朋友,节食+跑步健身半年,瘦了十几斤,跑伤了膝盖,减下的体重在几周之内就涨了回去……让人心疼却又无奈 / 视觉中国更让人想打抱不平的,还有那些披星戴月的妈妈们、每天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
她们想有好身材,碍于生活的忙碌,只能看着日渐圆润的身体无可奈何。
当妈的没日没夜围着孩子转,别说恢复身材,不让自己倒下,就已耗光所有力气…… / 视觉中国追求自律是好事,可前提是不能用外表决定论否定别人。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条件。
自律不是他律。
这不是一种品质,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水准”、作为被视作人杰的条件。
自律是一个人被坚定欲望所驱使,换来目标成真的结果。
很多人,连目标都不明确,又何谈追求自律。
2、喜欢听自律故事,因为它们都省去了最痛苦的部分
心平气和地、追求自我突破,当然是可以的。
但自律这件事,为什么大多数人“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其一是因为不知道为了什么目标而做;
二是重复、坚持,会给人带来痛苦。
你看到杨丽萍舞姿动人,羡慕她年过花甲、身材比少女还好,比同龄人看着年轻;
却忽略她是认定自己“为舞蹈而生”在先,要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穷尽一生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只为舞台上的精彩一瞬。
当减肥的人腹内轰鸣,他就需要对抗身体进食的本能;
想戒烟的人瘾头难忍,他就必须记起身体得到不可逆伤害带来的后悔……
如果对好身材、对健康的渴望,无法强大过人的惰性本能,自然就会堕落、“自律”失败。
目标的明确与坚定与否,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自律”的可行性。
贵阳一位79岁的老人,写了19本家庭日记和12本记账本,记录了40年的生活变化 / 视觉中国在美国,有一个项目被称为“小说写作月”,这个项目没有任何门槛,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
每到11月,数以千计的人涌入这个网站,从零开始,挑战用一个月的时间写完5万字的小说。
这听起来非常难。
但如果将这5万字平摊到30天里,其实参与者每天要做的,只是写1667个字而已。
他们要求自己不完成就不能去睡觉。
从2006年到现在,无数的作品诞生,其中的400部获得了出版机会。
这些参与者来自各行各业。通过30天的自我约束,每天1667字,就实现了梦想。
自律之所以难,是因为它的本质就是吃苦——用现在的痛苦,换取未来的快乐。
未来没有能让人心理平衡的“奔头”,苦头当然就吃不下去。
这是“延迟满足”的艺术,更是时间的艺术。
李诞在《奇葩说》中也提到过这种观点:
李诞解释延迟满足概念 /《奇葩说》我们用对抗肉体本能感受到的痛苦,来换取未来真正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的喜悦。
大学时认识一个教授,他从不看电视,家里连电视都没装。
他把本是用来看电视的时间,拿去研究金融市场、调查各个公司的财务情况。
日积月累,不管市场动荡得多么厉害,他的投资公司都能保证25%的收益率。
实现目标本身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自我重塑。
甘愿克服本能的懒惰,是因为知道一定能换来更值得的满足。
在留学回国找工作的的日子中,一学生坚持跑步和锻炼,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规律的作息 / 视觉中国要警惕的是,盲目“自律”,就是自虐。
“小说写作月”的参与者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一句话的时候,会身心俱疲。
可明确的目标、量化的实现方式,让这种疲惫有解决的方向。
如果只是羡慕别人的人生,却不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反倒会在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很难坚持下来。
每个人的追求都各不相同。
他人的梦想不是你的梦想,没办法带来强大的驱动力,自然没有办法帮你度过自律过程中不断袭来的痛苦。
不要被“自律=成功”这个公式所绑架,盲目地追求“自我虐待”。
3、自律不是给别人看的
多数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自制,是给别人看的。
且不限于身材这种外在表现一点。
“他每天健身那么卖力,不就是为了能让妹子们多看他一眼”;
“她每天只吃蔬菜沙拉,还不是为了能拴住她男朋友吗”;
“那个人每天复习考公,不就是为了考上后能在亲戚朋友面前扬眉吐气吗”……
但能带来持久反馈的努力,定是为了自己——因为克服生理上的惰性,会让人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出了名地习惯早起:
“写长篇小说时,基本都是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从来不用闹钟。
泡咖啡、吃点心,就立即开始工作。重点是,要马上进入工作,不能拖拖拉拉。”
为了让自己的体力不退步,他尝试跑步,每天10公里,坚持了30多年。因此戒掉了烟瘾、减掉了体重。
村上春树有努力的比较对象吗?
大概是“更好的自己”。
村上春树 / 视觉中国歌手李健曾分享,健身的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多年。
当初是为了看不惯自己因工作变“大腹便便”,才渐渐发现运动给精神带来的愉悦。
坚持健身的好处之一,就是让他懂了如何“自恋”——了解自己的人,能由内而外改变自己的气质。
“我所认为的青春并不是指年轻,是有一个很好的状态。”
李健在演唱会上 / 视觉中国想要掌控自己的身体,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叫做《高效能人士的6个好习惯》的视频,在youtube上获得了超高的点击量。
要养成习惯,合理的方式是将小目标限定到日常安排中,并不让它因为其他事情动摇——发生了变数,也要以它为中心做调整。
比如,晚上八点就是雷打不动的健身时间,那么就一直坚持下去。
时间够了,它就能变成习惯,不再需要痛苦地制定健身计划。
除了身体,我们也可以从思维上,更加了解自己。
高三学生即使顶着高考的压力,依然会忍不住打游戏;
痛风患者即使知道不能喝酒,还是难以抵挡小酌的诱惑;
明明已经立志减肥了,逛超市时还是习惯性地买了一包薯片……
这说明,我们还不够了解自己的思维习惯。
在《圆桌派》中,蒋方舟用一个例子说明了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累:
很多人累了一天,下班回家会打一盘手机游戏“放松”。
其实它不仅不是放松,还是对你专注力的一种巨大消耗。
想要改变这种习惯,就要学着转变思路。
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待办事项清单,把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序。
先把真正重要的事确定好,其他随机事项相应调整,用这样的方式来避免拖延。
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分清优先级,更有效率地安排和完成目标。
事半功倍,压力减小,生活与工作也会更加平衡。
从杂乱无章的事务中抽身出来之后,我们才有更多的能量和热情去享受生活。
自律就是一把钥匙,它能开启我们的更多潜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