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就是因为我爱笑吧!身边总是有那么多的朋友相助,总是给我感动!回想走过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几个知心的朋友。我上初一时是低龄生,又是第一次离开家在学校住宿。每到周日返校的那个晚上宿舍里不知谁先绷不住了开始哭泣,引得一宿舍的人都哭起来,由低声抽噎到哇哇大哭,到最后又互相安慰。来学校的时候每个人都要从家里带些食物,那时可不像现在的孩子带水果,牛奶、零食什么的,大多数都是带几个馒头带一段咸菜。有的同学还会带些妈妈炒的“炒面”后来才知道就是超市里买的那种“油茶”。我的妈妈不会做,着实让我羡慕了很长时间,经常时不时的要去同学那里噌点喝。后来,一再打听终于搞清楚了做法,周末在家里就试着做起来,大致是这样做的:先要炒花生米,炒好以后把花生米擀成碎屑,再把面粉放到炒锅里进行翻炒,炒至微黄加入花生屑,放适量的盐就可以出锅了。经过几次尝试居然做成了,这门手艺在弟弟妹妹面前得意了好久,嘿嘿!后来在超市里买过“油茶”虽然配料丰富但终究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了……
我们下晚自习就会拿出各自的食物——主要是各种咸菜,开始互换、分享。印象中美味的要数煮晒过的“姜倌”和腌的que lian(实在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只好拼音代替了)尤其是它的皮我最喜欢。我因为年龄的缘故,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受照顾的对象,所以“姐姐们”的咸菜我基本上都尝过。也许就是那个时候养成了我“吃货”的本色吧!也是那些姐姐们给了我温暖,填补了我离家后的恐慌……
后来到邢台上师范,宿舍的姐妹们来自于各个县区,刚开始只能用蹩脚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到后来就学得了各种方言。中师的时候课程不是特别紧,我们宿舍的女孩子又不是那种窈窕淑女型的,在一起玩闹的时间就多起来。我们一起打篮球,谁有个感冒的,不用吃药,一起打场球出一身汗,睡一觉就好了一大半。我们一起排舞蹈,每到元旦联欢,每个宿舍都会有个节目。我们找光盘,调成慢放,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最后再整合。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就为了能在全班同学面前有个精彩的表演。
参加工作后,遇到了很多好的前辈和领导,给了我很多鼓励和肯定,虽然当时觉得严苛有过抱怨,但是却让我到现在都依然对“课堂”有一份敬畏。有句话说“工作的前三年,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废掉一个人”虽然我没有成为你们期望的那样优秀,但我一直在坚守自己的那份初心。还有身边可爱的同事们,谁班里有难管的刺头,互相出谋划策;谁班里有难沟通的家长,互相商议对策。一起聚餐、谈心,互帮互助。
现在孩子上五年级了,五年的时间和孩子的老师和孩子同学的家长们也成为了好友。孩子之间的友谊再加深,我们的友谊也在加深。由开始的客气打招呼变成了商讨孩子成长问题的“妈妈团”!
越想越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可能就是因为我爱笑吧,不是说吗?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网友评论